卷二(6/28)
今名伊斯库里泊,在和阗西北百余里。此泊西南有桑珠、披雅尔满二水流入之,与《传》言‘北征’及‘钓于流水’合。” 常征云:“水发源之小沼,细泉出地,水泡如联珠,因称‘珠泽’。” 卫挺生云:“珠泽当即巴格思海子,海拔约5200公尺。其命名殆非因产蚌珠而实无之,似因其下(西)玉河多玉石子,其形似珠,而此泽乃其发源地也。” 王贻樑案:“珠泽,当今何地不明。由下文看,方圆三十里(合今里为二十至二十五里间),并非浩瀚大泽,故名不甚著。”
〔3〕流水:指珠泽向外流泄之河流。 洪颐煊校本作:“水”,并云:“从《太平御览》八百九十六引改。,古流字。” 海按:明刊本皆作“流水”,无须改,故不从洪校本。
〔4〕薮:有水草的湖泊。郭璞注:“泽中有草者为薮。” 陈逢衡云:“《周官·职方氏》注‘大泽曰薮’。” 王贻樑案:“此薮内遍长芦苇一类植物,为盐碱性池沼,今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内颇多此类池沼。”
〔5〕方:方圆。指面积大小。
〔6〕雚苇:即“萑苇”,水草名。又名蒹葭,一名芦苇,多生长于江边、湖泽。朱熹《集传》:“萑苇,即蒹葭也。”
〔7〕莞(guān)蒲:草名,即蒲草。《尔雅》作“苻蓠”,《注》:“莞蒲”。郭璞注:“莞,蒲,或莞蒲,齐名耳。关西云莞音丸。” 王贻樑案:“莞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沼泽、水畔。茎细而圆,高五、六尺,丛生,茎可织席。”
〔8〕茅(b≈egrave;i):草名,茅与黄蓓草。茅,原作“芧”,此从天一阁范氏本改。郭璞注:“,今‘菩’字,音倍。” 海按:“菩”即“蓓”之省文。《尔雅·释草》:“蓓,黄蓓,草名。”
〔9〕蒹(jiān):郭璞注:“蒹,荷也。似雚而细,音兼。” 卫挺生云:“蒹,荻也,似萑而细长。”海按:此亦芦苇之类水草。 洪颐煊校本改郭注中“荷”为“薕”,认为是讹字。
〔10〕葽(yāo):草名,或狗尾草。《说文》系传引字书:“葽,狗尾草也。”郭璞注:“莠属,《诗》曰:‘四月莠葽。’” 海按:一说为远志。《尔雅·释草》:“葽绕,棘菀。”郭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