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22/27)
父:人名。郭璞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郊父为之。” 陈逢衡云:“此正公郊父犹之祭公谋父也。但祭是封邑,正则其爵号耳。郊父,疑其名。” 顾实云:“正、政古字通。正公者,执政之上公也。后凡两言‘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正公在诸侯之上,可证。”又,“郊父,人名。亦犹造父、谋父,皆人名也。”
〔8〕受敕宪:接受天子教令。敕,告诫。宪,教令。郭璞注:“宪,教令也。《管子》曰:皆受宪。”
〔9〕伸:准备。 洪颐煊校本据《太平御览》引改“伸”为“申”,并删其下阙文。 海按:“伸”与“申”通,无须改。其下阙文未可知。 顾实云:“必至此而始申八骏之乘者,盖自此而西,山路峻危,非骏马之力不胜任也。” 王贻樑案:“申,整饬,备马也。下文饮马‘于枝洔之中,积石之南河’,即其中一事。又,穆王行程自宗周洛邑至河宗氏‘三千四百里’(其中亦不乏崇山峻岭)之后方言‘用申八骏之乘’者,是因为从前的行程基本上是在中域范围内,因此是将出河套以后的行程才视为真正的西征,故俨然整装,充分准备。由此句亦可见此时穆王尚未登程离开河宗国(今河套地区)。”
〔10〕枝洔(zhi):河流分支处水中小洲。郭璞注:“水岐成洔,洔,小渚也,音止。” 王贻樑案:“洔,通沚,小渚也。此枝洔在今乌加河(古黄河主道)与黄河主道(即《穆传》之“南河”)间,正是一大片小水支道与小渚。”
〔11〕积石:地名,或作山名,具体位置诸说不一。郭璞注:“积石,山名,今在金成河间县,南河出北山而东南流。” 顾颉刚:“他们从河宗国走了两天即到积石,足见积石即在河套,又在昆仑之东,和《山海经·西山经》说在昆仑西的不同。自从西向渡河之后到了积石,在他的意想中,积石是河套西北角的一座山。从积石以下就是南河,他大概要穆王沿了贺兰山南行。”(“他”,指《穆传》作者。) 南河:黄河南面的支流。 王贻樑案:“诸说大多未能细审文义,而未悟穆王此时只是在河套西北角而尚未离开河套。或者只顾去印证古地名,自然谬误百出。唯顾颉刚先生最具慧眼,其说可确信无疑。只是具体当今何山难以确定……南河,即今黄河主道,古时因在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