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六十五章(1/4)
俗话说曲终人散,然而赵家的一摊,并不是一了百了。老的老,小的小,为了方便办事,赵正阳和耿梅在那套跃层住了下来。他俩各住一套房间,赵正阳这些小地方的贴心让耿梅感觉到自在。她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但不能忽略赵正阳父亲和侄子的看法。不过他俩几乎在第二天就当她是自己人,让耿梅感慨如果一个人被接受了的话,那个人绝对能察觉到其中的善意。
追悼会的第二天早上,耿梅起床去楼下做早饭,看到赵正阳的父亲赵伟良在书房里发呆。她进了厨房,发现里面的小餐桌上已摆了白粥、酱菜,青椒皮蛋,蒸格里还有花卷和包子。昨晚回来后,赵家老中青三代进行了漫长的交谈,凌晨一点耿梅睡下的时候,他们的交谈还在进行中,没想到老人起得这么早,连早饭都做好了。
耿梅走过去,轻轻敲了下书房的门,“伯伯。”靠墙的案桌上放着杨淑华的骨灰盒,墙上挂着她的半身照,估计是三十多岁时拍的,精神抖擞,眼睛晶亮有神,表情却很严肃。
赵伟良如梦初醒,回过头回应了一声。他已经有七十一岁,看耿梅既像儿媳又像孙女,“怎么起来了,年轻人应该多睡,睡得不够对身体不好。”
耿梅活到二十几岁,只有赵正阳和赵伟良对她说过这样的话,赵正阳说的时候还被她取笑过扮老。但赵伟良说来不一样,自有老年人的慈祥,她笑笑道,“今天正阳说要去公司看看,让我一起去,我不敢误他的事。”
赵伟良摇头不以为然,“他倔,你也不劝他,依我看你们不必去管,过自己的小日子多好。”耿梅只是听他说,并不帮赵正阳申辩,知子莫若父,赵伟良明白儿子的倔劲,赵正阳犹豫过,但他舍不得,近十年的心血,那里代表他白手起家的艰辛和快乐。
赵伟良念叨道,“说起来全是老太婆惹出来的,她就是不甘心,总说从怀上老二的时候起就不顺心。那时她有个学习机会脱产去做干部,没想到怀上了,去不成。那就生孩子吧,生个女儿也好,没想到生出来是儿子。两个儿子负担太大,她怕自己心软,一眼都不肯看,让我把老二按到马桶里处理掉。老二也是命大,过了半个小时他奶奶听到马桶里还在扑通、扑通地响,毕竟一个大胖小子,想想还是拎出来养吧。”
“在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