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领导梯队》(2/12)
诸葛亮北伐多次都无法建功,诸葛亮每一次做事,从内政到后勤到看天文地理到带兵打仗,每次都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做的好不好呢,说实话,诸葛亮做的非常的好,但是真的是叫做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用在这里是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就是当刘备死后,几乎当时诸葛亮是独览大权揽完大权之后,内政自己做,后勤自己做,军事自己做,经济自己做对吧,什么都自己操心,就像当时司马懿就问了说,你家丞相一天能吃几碗米呀,然后这个特使说,我家丞相天天茶不思饭不想,一天最多吃一两碗米,司马懿听了很高兴,觉得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就是当时诸葛亮是一个事无巨细什么事都管的人,导致最后什么呢,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啊,无论是将军还是谋士,几乎都没有了,为什么人才不能够出现呢?和当时刘备的局面不同呢?
就是因为他们的管理的思维和思路是不一样的,我不敢说至少有一个管理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说诸葛亮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当然也有好的地方 也有对的地方,但诸葛亮犯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诸葛亮没有把他自己,蜀国这家公司的人才梯队给搭建起来,就什么叫做人才梯队,就是一层一层一层又往上一层,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人才人才济济,这叫人才梯队。
那为什么没有搭建起来呢,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是因为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风格,导致根本就不给下属有一点的机会,他也从来不放心下属,所以不会让人才可以冒出来,所以导致最后的局面就是,当诸葛亮死去之后,那基本上更没有什么人才了,我们都知道,企业与企业之间拼的是人才的竞争力,因为物是人做的,钱是人找的 事也是人干的,人才如果都没有了 请问该怎么做竞争呀,国家和国家如此。
公司与公司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就是因为诸葛亮这种,管理风格导致蜀国没有人才,导致蜀国最终的覆变,才没有大一统的机会,那反过来,今天看看我们的公司各位,你如果是个老板 你如果是管理者,你的管理风格是什么,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全部自己做,每天忙的这个说句不好听的,每天忙的跟狗一样,也不能这么说,就说这个词不好,每天真的忙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起得比鸡早 睡得比狗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