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鸿章传》(6/12)
作战中夺取的军需品,应归为淮军所有,跟这个雇佣兵跟洋军没有任何关系。
第三双方军事调动必须互相通知,并互相供给军事物资和情报,李鸿章与士迪佛立订的一些条约一共16款,意思就是议明常胜军及带统官员,由李鸿章指挥,常胜军整顿后不久,李鸿章与新任统领戈登关系当时是非常的好,很快就成为了戈登的好友和赞助他的人,当时在上海初步站稳脚跟之后呀。
李鸿章开始从察吏 整军 筹饷 辑夷,各事地方开始入手,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在李鸿章39岁的时候,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州常州等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 太仓 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定了三路进行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 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 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40岁的李鸿章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准备筹办洋务运动,当时的一些举动,此后呢,我们都知道淮军节节胜利,同治三年(1864年)淮军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卫陈坤书被捕杀,常胜军宣告解散,留洋枪队三百人,炮队六百人并入淮军,此时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上被肃清了,清廷当时赏李鸿章骑都尉世职,曾国藩对此拍手叫好顺便夸了自己一句,我眼光毒辣看到了李鸿章这位大才。
在当时淮军久攻天京不下,就是天京怎么打都打不进去,然后呢清廷也屡次招李鸿章,说你能不能率军前去把它攻克掉,但是李鸿章其实情商也是非常高的,因为李鸿章从自己与曾氏兄弟的关系考虑,染指金陵必定会被认为是抢功,而得罪曾氏,就是因为当时攻打天京的时候是,曾国藩的另外一个兄弟在带队,你想曾国藩又是他的老师不可能抢功
所以说他一面在苏、常按兵不动,一面呢又掉头南下攻入浙江,结果惹恼了闽浙总督左宗棠,左宗棠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你想北面不能掠功他去南面 南面也说他掠功,很难做人,五月十三日的时候李鸿章闻知湘军攻城池将成,又因为朝廷一再催促便开始率军亲自攻克,第二天呀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