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鸿章传》(4/12)
所以一时之间谤言四起,李鸿章没有办法只能离开了家乡,也就是在1858年太平军再陷庐州的时候,李鸿章才带着家眷出逃,辗转至南昌,暂居到自己的兄弟李翰章处
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36岁的李鸿章被派往安徽军营,由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伊兴额统领,12月赴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此时正当湘军三河之战败绩急需人才,因此当时的曾国藩对于招李鸿章入营襄助非常的积极,因为曾国藩发现他真的是一个人才,在曾国藩的教导下,李鸿章的思想呀性格乃至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把他早年的一些恶习和不好的习惯通通都改了,那曾国藩它生性懦缓但是你会发现李鸿章却不一样,李鸿章的作风特别的明快果断,这也就是曾国藩为什么喜欢李鸿章的原因,就曾国藩没有大计常常犹豫不决,想来想去到底要不要干呢
李鸿章却不一样,往往李鸿章在身边的时候就可以数言断决,因为工作表现突出结果越来越好,李鸿章也越来越受到重用,成为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左右手,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在李鸿章37岁的时候,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当时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几乎已经失去了最后一支主力,太平军进军苏州杭州江南的等地,这些地方的豪绅地主纷纷都逃到了上海,为免灭顶之灾,你们知道这个地方的土豪地主在干嘛吗,筹备了一个中外会协局,干嘛就是他们出钱依赖西方的雇佣军来保护上海
另一方面呢又派出代表前往安庆,请曾国藩派兵救援,当时的曾国藩想的让曾国荃及湘军宿将陈士杰,组军想去支援但是呢没有什么结果,后来没有办法,曾国藩又把这次机会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呢也是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李鸿章初建的淮军呀,其实就有了14个营头的建制,像每营正勇505人,长夫180人共685人,李鸿章当时此时此刻,也正是从曾国藩手下的幕僚,转变为清朝统治集团重要的一员,并在军上取得了独当一面的指挥权,也是李鸿章第一次的高光时刻,就是没过多久李鸿章就被曾国藩推荐,被署任为江苏巡抚
那江苏巡抚是个什么样的官呢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江苏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那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其实是特别严峻的,你想当时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