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鸿章传》(3/12)
,刚才我说过了,李鸿章是生于1823年的2月15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谱名章铜,因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老二所以呢,被民间又称之为“李二先生”,李鸿章六岁的时候就进入书屋学习,与曾国藩不同的是,他少年就很聪慧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在小的时候在年轻的时候是非常非常笨的,而不一样李鸿章是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 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年(1840年),17岁的李鸿章就中了秀才,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 去访京师有道人”的宏愿,入京后李鸿章在时任刑部部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 王茂荫 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呢由于科场顺利,也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友和开阔的眼界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应顺天府乡试,21岁他就中了举人,同年呢与周氏完婚,后来就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自道光大概三十年也就是1850年起吧,李鸿章27岁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就全面爆发了,迅速向东发展,咸丰三年太平天国从武汉顺江东下占领了安庆,杀死了巡抚蒋文庆
当时李鸿章就开始怂恿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并代为捉刀连夜赶写奏章,五月李鸿章就亲自带兵守卫,和州裕溪口首次与太平军交战,李鸿章先后随周天爵 李嘉端 吕贤基,福济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军 捻军作战,当时的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当时有多么困难,但其实不然,李鸿章当时是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多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他告诉自己,不在一时胜败 也不逞匹夫之勇
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的时候,因克复安徽含山县之功,32岁的李鸿章被赏带知府衔,十月又因率团练收复庐州之功,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 随同安徽巡抚,福济等先后攻克巢县 和州等地
我们都知道功高易遭人嫉妒对吧,所以当时的李鸿章很大的成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不只是在朝廷有人留言四起,而且还传到他的乡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