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鸿章传》(1/12)
李鸿章到底是不是卖国贼,无论身前身后呀,李鸿章都是极具争议的人物,我们在中学年代,历史老师口中的“大汉奸、卖国贼”,至今言犹在耳,其实当我这一次再次看到梁启超先生撰写的,《李鸿章传》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感到此传对洋务运动,及李鸿章这个人有着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也更是一番别有滋味在心头。
我们都知道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两月,心力交瘁的李鸿章溘然辞世,近两个月后流往海外的三年的梁启超先生,完成了这部传记,你们知道当时这是在什么时候吗,这是在20岁的梁先生,以通缉在案的维新派流亡领袖的身份,为七十八岁的在朝洋务派领袖作传,其间我想肯定是大有深意,你想啊维新运动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两者有着血脉上的传承关系,如果将洋务运动都视为经济改革,那么维新运动当然是政治改革,两者的失败皆是历史之必然。
那么当我看完之后,梁启超先生用了三句话,来表达他对李鸿章的感慨,哪三句呢,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就这三句话,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充分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情,与流亡臣子的孤愤,那么接下来我们今天就来大概的讲一讲,李鸿章经历的遭遇为什么这么极具争议,什么人可以看这一本《李鸿章传》呢,梁启超开篇就说到他说,如果你接下来能够把我这段话看懂了,你才有资格来去读李鸿章传,是哪一段话呢,这段话真的是非常的极具代表性,我希望大家都能认真的听一下,绝对可以对识人用人以及看人,有着充分不一样的表现。
梁启超是这么说的,天下只有平庸的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在骂一个人,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奸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在赞美一个人,那么他则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豪杰,但是说这些话的人呀,差不多都是平常人,有见识有才干的几乎一个都找不到,那么让平常人评论超乎寻常的人,难道是一件可信的事情吗?
所以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媚俗趋势的伪君子,谤满天下的人也未必不是伟人,俗话说盖棺定论,我却发现有些人死了几十年几百年,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说好的还在说好,说坏的还在说坏,让后世论者无存事从,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