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决战巴尔干(二)(5/7)
狱之火中,这种情形恐怕只有在启示录里才看得到。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那些由老实而驯顺的俄罗斯农民组成的团队,这些从生下来就没有得过沙皇什么好处的士兵,却默默地奋战着,牺牲着,以上帝和沙皇的名义,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伤亡,他们的生命,就如同子弹和炮弹组成的风暴中的枯叶,片片凋落。
克拉多克不用战列舰的十二英寸大炮支援,就莽撞地冲向敌舰。在短促而激烈的战斗中,“好望号”和“蒙默思号”连同全部士兵包括海军上将在内,都沉入了海底。只有轻巡洋舰“格拉斯哥号”逃掉。
普通米修要塞攻防战的头三天被称为“血染的三天”,俄军付出了四万条生命,却一无所得,事实证明,在现代化筑垒要塞面前,妄图只依靠冲锋战术就拿下要塞的企图不过是一种疯子的狂想而已。
柏林海军部知道德国的海上力量在公开战斗中对付不了皇家海军,就靠海上突击舰和潜艇来击沉协约国的船舶。英国则用搜索和歼灭措施来反击,同时部署主力舰队封锁德国。海战主要是孤立的和有限的战斗。
巴尔干联军7号,8号炮台的重机枪大量出现过热无法射击,连冷却水都不够用了。但是巴尔干联军之前从英法那里得到储备物资是丰富的,要塞本来就是作战的后勤基地之一,仓库中各种物资堆积如山。
“索菲亚和约”是对巴尔干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之前列强之间以及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由于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巴尔干矛盾又成为必然。
战列舰的最高航速是每小时十五海里,用来作战是太慢了。
一千名联军士兵中被俘者不到四十人。这样,要塞全部被中国军队控制。中国军队第22、44、46步兵师开始由北部配合南部第38步兵师夹击“第尔第莫阵地”,在5月30日终于拿下这条最后的防御线。
最后6号炮台联装炮被完全摧毁,驻守炮塔的巴尔干联军官兵全体阵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