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苏报》和使团(2/3)
章。
这篇文章大约有几万字长,足足占据了这期《苏报》全部版面。
马辉没有说话,中国变了,起码在军政府这里,在那位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大元帅身上,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正在那悄悄发生着改变……
而最感兴趣的却是那些洋夷领事,当《苏报》交到他们手里的时候,洋夷领事非常认真地看了许久,这里似乎在隐隐传递着什么。
“我们的大元帅号召全天下的汉人一起,推翻满清统治,从大元帅到百战军的每个士兵,我们都已经做好了牺牲准备……”李鸿章微笑着站在那些洋夷面前,充满了自信地说道:
几万万的汉人,每日辛苦劳作,可是其中绝大多数人却一直挣扎在饥饿的生死线上,但他们却还要供应着那些不但不能为百姓带来任何好处,不能为国家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还在无时无刻祸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八旗废物!
对于这些八旗子弟来说,当兵不是义务,而是权力。八旗的规矩是‘五口为户,户出一丁为兵’。按十几万的兵额来推算,京旗的总人口应在六十万以上。这么多张嘴,坐吃山空,长年累月地吃下去,再富有的国家也会被吃穷。于是在我看来‘京旗’和‘寄生’也就成为了同义语。京旗集团根本就是北京城里的一大窝蛔虫……
“武昌已经落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只用了最小的牺牲就完成了这一战略目标。很快,我们的几十万大军就会直捣北京!”
该醒醒了,那些还依然留着辫子的人,该把那些异族统治者赶出去了,这里,是汉人的江山,这里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汉人江山……”
似乎被触动到了心事,比林克顿感慨万千地说道。
听了美国领事马辉的话,李鸿章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再也不会发生了,我可以为我们的军政府做出最郑重的承诺。”李鸿章面色带着笑容,但却语气坚定地说道:
这支使团之中除了马戛尔尼之外,副使斯也有长时间从事外交的丰富经验。使团的其他成员中最值钱的莫过于那些清一色的专家学者,从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到航海家无所不包。
“恭喜大元帅阁下和他的英勇善战的军队取得这样的胜利,我想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