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最后之战(三)(2/8)
航空团第四中队以几乎碰到炸弹碎片的高度超低空飞行。他们丝毫也没料到“空中堡垒”式飞机竟会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机场上。这可太幸运了。
低空飞行正是要躲过芝加哥-皮亚里奥防线的防空炮火。没等对空炮火瞄准,这队轰炸机就闪电般地飞过芝加哥的要塞防线。突袭成功了。尽管有几挺高射机枪开了火,但这时“苍鹰”26式飞机早已消失在前方的一座小山后面了。
第二天,第一、二、十装甲师在麦迪逊附近的一个狭窄区域内做好了出击准备。这时,美军的阻击炮火异常猛烈。萧远在前沿观察所里,非常紧张地等待着对敌区的空袭。这次战斗的成败,即使不说全部,也得说很大一部分将取决于这次空袭的效果。
但是,从空中往下什么也看不见。地面发射的信号弹被燃烧着的房屋和炸毁的房屋所冒出的黑烟给吞没了。
萧远不同意这个决定。他提出了和第二航空军协同作战的详细计划,他指出:几个月的陆空协同作战的结果证明,实施小规模的,不间断的攻击给敌人造成的空中威胁比一次大规模轰炸要大得多。
这时,第一一四中队在艾文斯机场处于待战状态。突然,在与教堂塔尖差不多的高度上出现了陌生的双发飞机。
革强接着写道:“对我们在前线的人来说,只希望能发出必要的命令,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统帅部能把握住事态。”
忽然,无线电中传来了中队长周晓华中尉的呼叫:
到2月19日,他的飞机尾翼上已经有了十五道杠,成了中国空军最出名的王牌飞行员。
在这条作为芝加哥-皮亚里奥防线北翼的河岸上筑有无数座碉堡、炮兵和野战阵地。这些都是中国军队坦克前进的重大障碍。空军的任务是扫清这些障碍,用不间断的攻击把敌人压制在原地,直到工兵把密歇根湖上的桥梁架设好为止。关于攻击方法和时间,由萧远和司徒定倭两位将军经过长时间研究,制定出一整套详细计划。但是,后来又作了一次变动。
一个中队的九架轰炸机以密集编队在低空飞行,它们几乎是机翼挨着机翼。晨雾从下面的田野里升起,能见度很坏。机长们全神贯注地驾驶着飞机。他们飞过森林、小山和圆形屋顶,向着攻击方向钻进一条东西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