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海患(下)(1/3)
“当得起,当得起,你当然当得起!”崇祯的声音一下变得热切起来。
这时,有一路围攻杭州的倭寇残部正据此不远,会师在即。
丁云毅趁热打铁:“倭寇之乱在戚继光、俞大酞等名将的围追堵截下,逐渐平息下来。与此同时,在一些官员的倡议下,我大明开始放宽海禁,这种明智的措施使长期军事行动难以压制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这甚至使一些官员也感到吃惊,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市通则寇转化为商’的道理。海防力量的增强以及海禁的放宽,是从根本上解决倭患问题的两个必要条件,两者不应相互抵触,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大明强大的海防力量是保证自身安全及发展对外贸易的保障,而畅通的对外贸易又会成为我大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至严州淳安县时,只剩下大约六十多人。因迫于追杀,乃昼赴夜行翻山越岭,进歙县杀奔江苏。
王承恩也在一边说道:“陛下,隆庆元年我大明在月港设海澄县。同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议开禁例,准民间通海贸易,但拒绝与日本贸易,也终于得到批准。于是自此开始,海澄的月港都是唯一合法的出海通商进行海外贸易港口。而江南也一直是最富庶的地方,并且少有大规模的叛乱,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丁云毅一声叹息:“因为海禁让这些沿海百姓实在无法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做起了海盗。而为了害怕连累到自己家人,他们又只能冒充起了倭寇那。”
丁云毅说到这问道:“陛下认为这股倭寇是倭人还是大明子民?”
官府急调江苏兵扼守。在旌德,典史蔡尧率当地民兵千余迎敌,但海盗们再次突破封锁线,在南门外大肆劫掠之后扬长而去。随后在泾县,又击败率兵前来围剿的知县邱时庸。
崇祯却丝毫没有注意这些,终于放下了手里的茶碗:“看来要解决海患问题,一个‘禁’字是禁不住的,比如当年大禹治水,必须改‘禁’为‘疏’,这才能确保我大明之海防那!”
到这个时候,南京方面才作出了反应。南直巡抚曹邦辅亲自督促副使王崇古,集各部军队,扼守要路,四面围剿。俭事董邦政、把总娄宇率兵在陶宅镇终于捕捉到了敌踪。两军合剿,斩获敌首十九级。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