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风雨听雨楼(上)(1/3)
钱宰一听,顿时一身冷汗,磕头如捣蒜。
“他们都是厂卫。”王喜却是见惯不惯,捧起茶碗喝了口。
这个自称“王喜”的公公,说自己是京城来的布贩子。
锦衣卫全称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设立于洪武十五年,原来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特令锦衣卫侦查“不轨妖言”,兼管刑狱,握有巡察、缉捕的特权,可不经外廷司法机关和任何法律手续,逮捕拷讯官民,以至于锦衣卫逐渐演变成为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最高长官为指挥使,由近臣或外戚担任。
“去福建?”王喜笑了起来:“我有事在身,哪里能去福建?马三老弟说笑了。”
明初,宦官是很不得势的,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往,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这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于民间,亲眼目睹过宦官的危害,他认为宦官这个群体对于国家来说不起什么好作用,其中好人不多。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之凶,势力之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也实属罕见。
所谓“厂卫”指的便是锦衣卫与东西厂,合称“厂卫”。
说着,目光落到了叶大海这一桌人这。
叶大海面孔狰狞可怕,说是坏人丝毫不足为奇。
丁云毅心知肚明,也不点破,只说自己来自福建,叫马毅,上京去办一批丝绸的。
小头目顿时大喜:“是,多谢公公!”
在皇帝的直接指挥下,厂卫特务无所不至,上起公侯贵戚,下至民间百姓,都是他们刺探的对象。
明代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自后逐渐到达了巅峰。那些有名的宦官比比皆是。
“听雨楼”常有贵客到,甚至包括那些大官,一般的地方官员根本生怕得罪了哪位贵人,根本不敢来“听雨楼”盘查,但冲进来的这些人却好像根本无所顾忌一般。
丁云毅一笑,心里直想老子只会是普通话,可不像是从京城来的?找了翻借口敷衍一下,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