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章 五千年华夏二十二(1/2)
孙膑的主要著作是《孙膑兵法》。《孙膑兵法》继承了道家的战争观与思想,认为兵是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胜利了也不能骄横跋扈,要保持谦逊低调,将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该书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发展了孙武所说的“道”,把“道”看作战争的客观规律,发展了孙武“我专而敌分”的理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
此外,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他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在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不仅能够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在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因势”、“造势”的思想,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他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庞涓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将领,他与孙膑同为鬼谷子的弟子。
以下是关于庞涓的一些故事迹: 陷害同门:
庞涓与孙膑一起学习兵法,但他嫉妒孙膑的才能,担心孙膑会超越自己。于是,他设计陷害孙膑,导致孙膑遭受膑刑和黥刑,失去了双足。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魏国出兵援助卫国并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齐国派田忌、孙膑率军救援赵国。孙膑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派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军回防。
在桂陵,齐军设伏击败魏军,庞涓被俘。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