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章 五千年华夏十八(1/2)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的赵氏、魏氏和韩氏三卿族瓜分晋国取而代之的事件。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晋文公时期,他设立了三军六卿制度,使得晋国的权力逐渐分散到各个卿族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卿之间相互争斗,最终只剩下了赵氏、魏氏、韩氏和智氏四大家族。 智氏的智伯以“振兴晋国、重建霸业”为借口,要求赵、魏、韩三家各出一百里土地和相当的人口规格给晋国宗室,遭到了赵襄子的坚决反对。
智伯便联合魏、韩两家打算灭掉赵氏,结果魏、韩两家反被赵襄子策反倒戈,赵、魏、韩三家联手灭掉了智氏。
随后,赵、魏、韩三家又联手瓜分了晋国仅存的土地,并废掉了晋国国君,晋国灭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分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赵籍即赵烈侯,赵襄子之孙。于是天下便开始以智慧武力互相争雄,周朝先民的子孙相继沦亡。
“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晋国的结束和战国时期的开始。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格局的变化、社会价值体系的剧变以及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奠定等。
“三分晋”原由分解
1 背景: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但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国君权力逐渐衰落,卿大夫的势力日益增强。其中,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的势力最为强大。
2 起因:公元前 453 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攻打晋国的执政大臣智伯。智伯战败,三家随后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3 过程: 韩赵魏结盟:韩、赵、魏三家原本是晋国的卿大夫,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为了对抗智伯,三家结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攻打智伯:在公元前 453 年的战斗中,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打智伯,最终智伯战败。智伯的土地被三家瓜分,智氏家族也遭到了灭族。
瓜分晋国:智伯战败后,韩、赵、魏三家继续扩张势力,逐渐瓜分了晋国的其他土地。公元前 403 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从此灭亡。4 结果:
三国鼎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成为了独立的诸侯国。它们与其他诸侯国相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