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章 五千年华夏十(1/2)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主要来源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的一笑,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诸侯们率领军队匆匆赶来,却发现并没有敌人入侵,这让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而开怀大笑, 然而,这个典故在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能是后人的附会或夸张,因为烽火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当时可能并不普遍,而且诸侯们也不会轻易被戏弄。
无论这个典故的真实性如何,它都反映了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和对国家大事的不负责任,成为了后人警示统治者不要沉迷于声色、荒废政务的典型例子。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经常被引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以表达对昏君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诚信和信任,不要轻易玩弄他人的感情或误导他人。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昏庸无道,他在位期间,沉迷女色,荒废朝政,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诸侯们对他失去信任。
此外,周幽王还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并以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申侯是申后的父亲,他对幽王的行为感到不满,于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幽王,企图推翻他的统治。
公元前771年,申侯、缯侯与犬戎联军攻入镐京,幽王在郑桓公救助下出逃,但在骊山脚下被犬戎袭击,郑桓公、周幽王等被杀,褒姒被掳下落不明,而犬戎则“尽取周赂而去”。
周幽王被杀后,申国、曾国等诸侯见目的达到,时郑、卫、晋等诸侯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赶到,于是申侯与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军,实行里应外合作战而大败犬戎使犬戎退走。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幽王。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求救,但诸侯们以为他又在戏弄他们,所以没有前来救援。最终,幽王、伯服和郑桓公在骊山下被杀,褒姒被掳走,犬戎则“尽取周赂而去”。
周幽王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宠爱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为了让她开心,不惜烽火戏诸侯。他可能认为立褒姒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可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