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五千年华夏五(1/2)
尧在位七十年时,他希望找到一位合适的接班人,于是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大臣放齐推荐尧的儿子丹朱,认为他通达事理,但尧认为丹朱愚顽、凶恶,不能继承天下。另一位大臣欢兜推荐了共工,称其能广泛聚集民众,散布功德,但尧认为共工花言巧语,用心不正,表面恭恭敬敬,骨子里天都不怕,也不可用。
尧寻求能治水之人,大家一致推荐了鲧,但尧对鲧并不满意,认为他违背天命,毁败同族,再次拒绝了大臣们的提议。
最终,尧决定另选人才。在位七十年之时,他又一次提出了接班人的问题,四岳不敢造次,异口同声推荐了隐居在民间的舜。
尧对舜进行了考察,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让她们观察舜的德行;不久,又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与舜结交,观察他处理事务的能力。
舜没有辜负尧的期望,他把两位妻子调理得规规矩矩,甚有妇道;把九个舅子治理得服服帖帖,都很有长进。 尧对舜非常满意,决定将天下禅让给他。
尧逝世后,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但诸侯和百姓都不去朝拜丹朱,而是来朝拜舜,于是舜顺应天意,登上了天子之位。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选贤与能:尧舜禅让的故事强调了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来担任领导职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公而忘私:尧和舜在禅让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公而忘私的精神。尧没有因为自己的儿子丹朱而偏袒他,而是选择了舜;舜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骄傲自满,而是虚心接受了尧的禅让。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德治天下:尧舜禅让的故事也反映了德治的思想。尧和舜都是以德行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成为了天下的领袖。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以道德的力量来引导社会的发展。
和平传承:尧舜禅让的过程是和平的,没有发生暴力冲突。这种和平传承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