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洋(九)(1/5)
李侔沉声问道:“那是为何?我们停泊不过就这几天,纵是再留几天,也属正常,荷人不会因此起疑。”
“李将军,若是问我的意思,那么就请船队即刻起行。反正你们的补给也差不多了,若是再耽搁下去,只怕我的法子也不成了。”
他说了这么几句,已觉得气短神虚,知道自已不能劳神。因挥手将吴克淳撵将出去,心中却只觉得很难定心。自当年见过张伟之后,眼看耳听的都是他如何英武,浑一天下。待此时触角伸到南洋来,显然是不会善罢甘休。至于打下南洋后,张伟如何处置在此地盘根错节,势力强大到影响政权稳定的大宗族,却是难说的很了。
“这话说的就对了。阿大,你做一家之主几年,也算历练出来了。总之一句话,多和乡党宗族交结,家兵也要多加训练。这几年不比以前,很可能会起战端。咱们是南洋第一大族,稳稳的头把交椅,只要咱们不乱,凭他是荷兰人还是皇帝,都拿咱们没法子。”
“陛下什么时候仁德了?真的仁德,可以得天下么?”
“可是这样,会使陛下的仁德之名受到损失。”
他在巴达维亚紧迫行事,唯一担心之事,便是李侔等人是否能如期攻下马六甲城。若是久攻不下,只怕还要退回此地休整,到时候新败之余,士气低落,又是仰人鼻息,威望大跌,就是高杰行动起来,汉军能有多大的助力,亦是难说的紧。
“我看多半不会。不过,凭使团的实力,想硬干也难。荷兰人不多,不过他们能召集起十万人的土人部队。使团得不到咱们的帮助,定然不会动手。到是日后,若是大军来攻,咱们吴家第一个上前相助,总之还是脱不了咱家的富贵荣华。”
“这城中的商人,皆是汉人。汉军强盛,他们亦是见的真切。起事之后,我军必定迅即平定,不致使他们财货受损。得手之后,汉人成为此地的主宰,对他们大有利焉。甚至有立功甚伟者,国家不惜以名器之赏。未知这些人为何不肯相助,其中有甚原故?”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个春秋战国时法家的定论,到了明末时,成了儒家以教条干涉法制和进步,而侠的地位被宗族取代,宗族以血亲犯禁。两者是相同的保守和愚昧,互做补充,到也相得益鄣。儒家的亲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