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南洋(二)(2/5)
语传过来,说是这边舱室狭小,二爷又想与大爷朝夕相处,就近请教。说是这便请大爷动身,坐舢板过去。”
“就是这个道理。想前明官员,都是科举出身。宋真宗有劝学诗曰: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说读书做官后,就能发达。所以,自唐宋以降,直至明朝,官员鲜有不贪污者。众人只为升官发财,就是办事也是为了博取政绩,至于后任如何行事,不关我事。如此下来,地方水利无人过问,命案由宗族自断,遇着灾荒便要饿死人,正是因为政府官员多半不肯出力,甚至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原故。”
待他说完,李岩微觉不悦,只觉这个二弟现下升至汉军将军,年少得志,未免有些轻狂。长兄上船,自已不来迎接便也罢,居然还摆谱拿大,训斥属下军士。
见李俊仍不明白,因向他问道:“你想一下,一个常人,辛苦多年才能为官,他最急迫的,是想自身富贵,还是要致民富贵?”
李俊老老实实低头听训,待他说完,方沉声答道:“是,我一定小心。从今儿起,每天都来查视几次。”
“不妨事。”
他步下中舱,在储藏物品的各个舱室巡视。此次出海,除了携带米粮麦及疏菜种子,还有各式各样的农具、生活用品、军器。那四门购得的千斤大炮,还是李岩以退伍将军的身份自火器局购得,加上几百支火枪,费了他大半家财。是以他特别重视,防着出事。
“和风熏面,草与水同色。”
李俊听的一惊,立时望李岩脸上看去。见他郑重其事,并不是说笑。因惊问道:“皇帝封这么多良田美地给人,为的什么?当年明朝太祖爷分封诸王,也都只有封爵,没有土地,不准临民。今上不怕诸候坐大,日后兼并争战,弄的天下大乱么?”
李俊听的一惊,继而又喜滋滋道:“这可真了不得!周王也没有封地,信阳的唐王也没有。这些王爷的王庄田地多的不过十几万亩,少的几万亩,咱们这么大的一块封地,总也能耕出几万亩良田来吧。乖乖,这可比的过一个王爷了。”
他心里拿定主意,不论二弟做到什么官位,始终亦是自已亲弟,一会子见了他,还是要好生教导训斥一番,才能尽到做大哥的本份。
说罢一笑,也不顾李俊兴奋,自已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