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官学(上)(1/2)
又向台下一群年纪十三四的孩子们挥手道:“散学啦,回去好好想想,今日的课题便是:为何中国无强盛过百年的朝代,写下策论,明儿交上来。”
“什么大事值得你这大当家的跑来?”
“又取笑我!好了,不和你生这闲气。此次我来,是要与你商议这台北官学的事。”
汉室之后,法纪废驰,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儒家又有亲亲之说,于是王候贵戚除造反外,其它皆可议也。后世有八议:议功,议爵,议亲……,是谓王子犯法,不与庶民同罪。千载而下,未有不灭之朝,未有不败坏之吏治,历朝历代,皆先治而后坏,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律令之坏,坏在用人,而人不治,则归于有法不依,如此循环,国家安能不败?民心安能不乱……”
“喔?这官学怎么了,现下不是办的好好的么。”
张伟与陈永华此时漫步在官学操场内的草坪上,夕阳西下,照射的草地一片金黄,现下正是孩子们散学回家时分,宽敞的学校大门稀稀拉拉跑出了百来名高矮不一的学生,其间有十来个女孩,一晃眼的功夫,便自都不见了。
秦法尚廉,律令官不得受民礼,概因无法确定自愿与被逼,官一旦受民礼,不论礼之轻重,一律受罚,是以秦国无贪吏……
张伟在窗外听着陈永华的语调越来越高,语气越来越激烈,便大笑道:“复甫兄,别把孩子们吓坏啦!”
秦法缜密,民者借官家之牛,要称其重量,还牛时若牛瘦,则民比价赔付。农时耕种,何时播种,何时施肥,皆有律令施行,无有敢违者。律令所定,无不正合农时,是以秦土之肥沃,秦稼穑收获之丰,远过于六国……
“秦法严苛,禁民私斗。又赏军功以爵,制度严明,上下垂一,是以人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秦军之强,甲于天下矣……
张伟鼻中一嗤,冷哼道:“复甫,上次好象是你输了吧?”
来台之人尽管皆是闽粤最贫困的农民,对于让孩子入学读书也是开明的紧。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来岁的小孩也顶半个劳力,但念书求个出身,将来就算中不了科举,到底也算留有一丝希望。只可惜张伟办学的宗旨着实让人失望,一不讲四书五经,二不开讲千家诗百家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