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需要它更加繁华(3/4)
孺还上。
男人穷起来,什么都可以卖出去,最常见的就是典卖妻子的肚皮,卖掉自己妻子跟孩子,也不是什么罕见事。
苏晚清当乞丐的时候,见多了拉着丈夫盔裤脚,哀嚎不绝的妇女,一边小孩子被卖作虏隶,世世代代都不是自由身。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泉州地势多丘陵,少平原,靠近海,一年四季温暖,水稻在泉州甚至可以做到三熟。
偏偏泉州有限的土地,大多被地主占据,二十多年前逃亡到泉州的北方人没有房屋,没有耕地,只能流落街头,或者是去当海盗。
当时的泉州,还是令狐兰柯的姥爷在管,提防外贼海面偷袭,又要提防南湘的山匪水贼,导致泉州官兵比百姓还要多,宵禁制度比天子脚下还要严苛。
如今离阉党乱政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当时躲避战乱的北方人也逐渐跟泉州本地人融合,靠海吃海也能过得下去,但是走私的利润太大,很少有人不心动的。
云国早年间对泉州等沿海州郡是有海禁制度,不允许民间商船对外贸易,泉州等地的码头也仅仅是用来接受它国进贡,官府本身也很少对外贸易。
到老皇帝这一辈,海面强盗稍微没那么严重,泉州屯兵增多,山匪水贼都气焰压下去,官府跟外界的贸易往来才逐渐增多,但大头还是上缴国库跟苏柏的私库,泉州百姓依旧贫穷。
属于是当劳工,但是拿不到相对应的报酬,仅仅是在吃饱饭的基础上,稍微有一点钱。
苏晚清看着那崎岖不平的疆域地图也是头疼,假若泉州多平原,那就少了天然港口,一个台风过境,泉州渔船能剩下十分之一就是上上大吉。
还是老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泉州地形不平,自有它不平的好处,这般开解下来,苏晚清也觉得没多大关系,事在人为,又不说非要全部种水稻。
云国中间的州郡只有少部分地区有盐卤井,人没有盐巴不行,泉州少平原,但是海盐这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好好利用,何愁解决不了泉州走私的问题?
苏晚清心中的计策,是自己想过之后,交给独孤娔看过的,独孤娔只说需要借兵的时候,她在泉州边上有老熟人,可以卖苏晚清一个面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