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妙论(2/3)
赵何话锋一转,问道:“先生赴任邯郸令已有些许时日,对邯郸县已有大致的了解。不知,先生打算如何治理邯郸县?”
此刻询问,却是回到了正题。
刘宣正色道:“不论是治理一国,或是治理一地,应当儒为表、墨为骨、法为心。”
赵何闻言,表情骤然严肃。
他询问刘宣的是一个极小的问题,刘宣借此扩大,令谈话气氛大变。
治国之术,向来是各国君主关心的问题。故此才有各家的学者游历列国,意图说服君王,得以施展一身抱负。
赵何坐直身体,拱手道:“请先生赐教!”
对于儒为表、墨为骨、法为心之说,赵何也很期待。
作为赵国的君主,他对道家、儒家、法家、名家等各家学说,都有涉猎。刘宣提出的治国之术,不是一家之言,竟有兼收并蓄之意,实在有趣。
刘宣拱手回礼,道:“大王,臣妄言了。”
“儒为表,是在邯郸县贯彻儒家学说,教化百姓,令百姓忠于君王,能懂礼义,行仁义,修道德,知荣辱,守法纪。”
刘宣自信道:“百姓遵纪守法,则安宁无事,邯郸县大治。”
赵何脸上流露出思索神色。
刘宣阐述学说,他则顺着刘宣的思路思考。刘宣有刘宣的理念,赵何有赵何的考虑。赵何不在意哪一家学说如何,他只在意赵国的利益,在意哪家学说能令赵国强盛。
赵何深吸口气,摆手道:“先生之言鞭辟入里,继续。”
刘宣笑了笑,道:“儒家教化百姓,但人性本恶,总有人不遵法纪,扰境乱民。故此,还需法家震慑,框伏百姓,这就是法为心。”
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
刘宣作为荀子的弟子,也继承了这一思想。
他挥洒自如,朗声道:“人有善怒情绪,善待良民,怒惩恶者。善怒之分,如儒法之别。法家定规矩,立方圆,令百姓各行其道。儒为表、法为心,便是如此。”
赵何抚掌赞道:“妙论!妙哉!妙哉!”
各国治理内政的手段,有法家治国的人,也有儒家治国的。
刘宣的理念,令赵何耳目一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