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隋唐佛学(19/24)
肇等之倡导,罗什之学极盛,佛陀跋陀罗为之排斥,摈至南方,赖庐山慧远等之维护,得行其道。而后原在长安盛极一时之空宗,于北方渐衰,反因江南梁武帝提倡并自讲《大品》,遣人摄山学三论,而罗什之学又盛于南朝。北魏末年,外族统治者习汉人治天下之术,重视儒学,而流行之佛学为毗昙有宗。故一种学说之盛衰,原因甚多,有世风之故,有政治之因,均须一一详研。
及至南北朝末年,如前所述,中国佛教宗派渐兴,有由学派进而为教派者,如三论宗;有新兴之教派,如天台宗,其主要标志实为道统之争。此种新风气,或与其时佛教内部庞杂之情形有关。天下讲席林立,各种观行禅法并起,引起种种对抗,甚至杀害,如:
(一)《续僧传》十五载,释灵叡传三论之学,在蜀部讲之二年,“寺有异学,成实朋流”,恨三论常破成实,两次谋杀不果。可知二派积恨之深。
(二)《续僧传》十六载,僧可(即菩提达摩弟子慧可,禅宗二祖)到邺都行道,先有道恒禅师,定学“王宗邺下,徒侣千计”,因争徒众,深恨于可,“货赇俗府,非理屠害,初无一恨,几其至死,恒众称快”。《传》又载僧可被贼断臂。
南岳慧思有所谓《立誓愿文》(见《大正藏》四十六卷)亦述为恶僧毒害四次未死事,此与慧可断臂不死,故同示其禅定功夫之效力。但此文用佛教末法纪年则甚可注意,如说慧思生于末法八十二年,末法一百二十年于淮南被毒害等等。按南北朝时,佛教内部杂乱败坏,而大谈象法末法,有《法灭尽经》述末法时代之状况,言及“众魔比丘”害进德法师云云(见《释迦谱》卷五)。慧思文亦暗示其为正法,故为“诸恶比丘”所害。此与智、灌顶象法时“三师破佛法”之说,均可证明其时僧众中各派系互相倾轧之烈。宗派之形成,亦始于此乎?
隋唐以后,宗派势力既盛,僧人系属各宗,时至壁垒森严,澄观尝受学于天台湛然,后华严人推为四祖,天台人愤激,至詈之为“叛出”(见《释门正统》)。寺院财产亦有所属。隋唐时,有所谓三阶院,以及中储财物之“无尽藏”皆属于三阶教;江浙一带寺院多属天台宗,且因智故,天台山亦属天台宗派;因澄观故,五台山则为华严宗之圣地。此种情形,或亦为隋唐宗派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