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隋唐佛学(16/24)
。其中并取当时之某种禅法,如《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所言之“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止观辅行》卷八之二于此有释,但六字不同)。此种禅法亦见于《道藏经》中,或原出中国道教行气之法,而为智所吸收。
于戒律,天台宗为菩萨戒之提倡者。菩萨戒之入中国,系由于罗什译《梵网经》及昙无谶译《地持经》。按《弘明集》载姚兴敕尚书令姚显夺道恒、道标法服,令还俗从政,有“释罗汉之服,寻菩萨之迹”之语,则似还俗后受菩萨戒。又《高僧传》载昙无谶曾为法进受菩萨戒,则沙门亦可受菩萨戒也。《梁书·江革传》载“高祖(即萧衍)盛于佛教,朝贤多乞求受戒”,江革因其劝告而受菩萨戒。沙门慧超亦奉诏受戒(见《续僧传》)。可知菩萨戒于萧梁时期,由于梁武帝之提倡,盛行于朝堂。又据《陈书》载江总从钟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姚察从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均在梁武帝时。《续僧传·智传》载智“手度僧众四千余人……受菩萨戒者不可称记”。《国清百录》记载陈少主、隋晋王杨广及徐陵等,均从智受菩萨戒。日本《法华宗章疏目录》著录有慧思《受菩萨戒文》一卷,又《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一载有“受菩萨戒仪”内称“西天国王登位,百官上任,并先受此菩萨戒”等语。由此可见,菩萨戒当为天台宗之重要宗教活动,而其政治势力则在统治者之当权人物也。
须知宗派之兴起,故基于统治阶级当权者之提倡,亦在于广大民众之信仰,信之者愈多,则更易于受统治者利用。中国之宗派,其于广大民众中有较大之影响者,为禅宗与天台宗。以禅宗而论,以不立文字、摒弃烦琐教义及规仪而行其教,因之易于在大众中流行,为我国历史上最盛之一佛教宗派。至于天台宗,则须注意其与民间流行之神灵崇拜之关系。神灵崇拜古称“祠祀”,为解决家庭苦难,有“司命”“皂神”;为解决地方之困难,有“里社”“城隍”。佛教传入中国随之而来亦有种种神之崇拜,如华严宗之文殊,法相宗之弥勒。隋唐之际,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已是民间流行之崇拜对象。天台宗则因《法华经》故特奉观音菩萨,谓为救苦救难之菩萨也。智尝制“请观音忏法”(见《国清百录》第四),而念佛三昧,往生极乐,亦谓曾为智者大师所奉行(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