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上(25/26)
者谓前日之所贬损,四方盖未闻知。今著之赦文,失国体矣。
《龟鉴》曰:壬午之议,和之未成者也,癸未之议,和之已成者也。和议之未成,则诸臣当论和与不和之是非,而当时洪遵、金安节、唐文若、周必大共为一议,言和者多,言不和者少,惟张震、张阐之论稍近正,而宰执独无奏章,姑以听和议之自成耳,是则前日之失也。今兹和议既成,所以集议者,但论岁币之增不增、地之割不割、归正人之遣不遣、边戌之撒不撒耳,而诸臣犹有许之增币、许之割地、许之还归正人者。其曰:世雠不可忘者,亦仅有张阐、胡铨二人而已。向者康伯犹不主和议,今则康伯亦附会而言和矣。盖靖康之祸日远月忘,秦桧之毒日久月深,后生晚辈不念前猷,遂以东南为正统之地,以忍耻事雠为理义之当然。呜呼!平王东迁四十九年,忘复雠之义,此《春秋》之所由作也。二圣之痛,今四十年矣,而当时朝论称叔侄之国,则朝廷动色相庆。而自壬午至丙寅四十五年之间,所争者受书之仪而已,虚文何益哉此胡铨所谓举朝皆妇人也,其亦有感于斯乎然而考之当时端人正士如黄通老、刘恭父、张南轩、朱文公,最号持大义者,而黄通老入对,则谓『內修政事而外观时变』而已,刘恭父自枢府入奏,则谓『复雠大计,不可浅谋轻举,以幸其成』。文公自福宫上封章,则谓『东南未治,不敢苟为大言,以迎上意』。南轩自严陵召对,则金人之事所不敢知,境內之事则知之详矣。是数公者,岂遽忘国耻者哉实以乾、淳之时与绍兴之时不同:绍兴之时,仗义而行可也;今再衰三竭之余,风气沉酣,人心习玩,必吾之事力十倍于绍兴而后可,不然轻举妄动,开边启衅,恐不至迟之开禧而后见也。
校勘记
[1]丁亥 按:此干支与下一『丁亥』相重。以理推之,下一『丁亥』无误,此『丁亥』当为『丁丑』。
[2]白遣 原作「白遗」,据文意改。
[3]冬十月地震 按:《宋史孝宗纪一》地震在是年冬十月丁丑。疑此处脱『丁丑』二字。[4]六月 原作『八月』,据《宋史孝宗纪一》改。
[5]射阳湖 原作『谢阳湖』,据《元丰九域志》卷五改。
[6]勒停 原作『勘停』,据文意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