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英烈神武志传卷之四(14/18)
,令我等凡夫万分钦佩。”
李光缙再次拜谢说:“看来关帝精通易理,不仅仅是深研《春秋》!我们的孔夫子晚年喜好《易经》,读到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断了好几次,还说:‘如果能多给我几年的时间,我就能够对易理文质兼备了。’夫子著作《春秋》,是在写《十翼》阐述易理之后。《春秋》写得非常完美,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都提不出一点意见。孔子之后,从来没有人将《易经》和《春秋》结合起来论述,唯独晋国卿大夫韩宣子访问鲁国,看到《易象》(韩宣子将《易经》称为《易象》)和鲁《春秋》后说:‘周礼全都在鲁国了。’这是千载以来最精辟的言论。”
现在我遵照关圣的圣意,试着将梦中得到的训示整理如下:
《春秋》一开头所说的“元年”,《公羊传》认为是鲁隐公元年,胡氏借“大哉乾元”来说明君王应该要有天的德行和用心,这两种说法都没有讲到重点。所谓“元年”,固然是指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但是上有天子周平王,鲁隐公元年,就是周平王四十九年。而鲁国不过是个诸侯国,必须要尊奉周朝的历法,如今未经过天子的同意,怎么可以擅自更改历法,妄称“元年”呢?书中开头直称“元年”,就有讽刺鲁国违礼僭越的意思。
诸侯必须要遵循伦理,并不是更改历法就代表尊贵伟大。说“春王正月”的“正月”,胡氏认为是夏历的正月,这种说法更加谬误。所谓“正月”,应该是指周历的正月,而非夏历的正月。孔夫子在“元年”底下接着记载“春王正月”,用意是为了保存周历。如果年不是代表周历,而时月却是周历,月份又不书写春王以及年月的话,这就显得鲁国没把周朝放在眼里,心目中根本没有周天子的存在。
《春秋》以元年是指鲁先公,即鲁隐公,后人称先公元年,《公羊传》以为鲁国得《春秋》,“春王正月”是为周月,胡氏以为是夏月,其实这当中有较深的内涵,而历代儒者并没领悟到它的奥义,所以关圣才会说千古以来的儒者,不知道其中的含意。如《春秋》的二百四十二年当中,其所书写的“元年”,乃有一语双关之意,绝不仅指鲁国隐公元年,也含有周朝的意义。所以其书写“春王正”,无非就是要留下周朝之名,以尊王的道理罢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