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十五(6/17)
冲开。并万城下十余里上渔埠头。大堤被水冲决。直冲郡城西门。致江水灌进。城内多被淹浸等语。荆江大堤。为阖府田庐保障。现因江水陡发。兵民人等猝被淹浸。亟应分别抚恤。着裕泰等迅委妥员。前往查勘。一面将被水兵民。酌给口粮。毋令一夫失所。一面将应修堤工城垣。赶紧修筑。以御伏汛。至荆州堤工屡经动项修筑。何以一遇盛涨。即有冲决之事。着裕泰查明历任承修各员。据实参奏。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逆夷犯顺以来。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海上。荼毒生灵。总因内地师船。小大悬殊。不能相敌。是以朕屡降谕旨。饬令将军督抚但为陆守之计。勿与海上交锋。两载以来。迄无成效。推原其故。由于无巨舰水师。与之接战。其来不可拒。而其去不能追。故一切夹攻理伏抄前袭后之法。皆不能用。以致沿海州县。屡经失挫。七省防边。劳师糜饷。言之愤恨。因思逆夷所恃者。中国战船。不能远涉外洋。与之交战。是以肆行无忌。若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各能制造大号战船。多安炮位。度其力量。堪与逆船海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设有如定海镇镇海厦门之事。我陆兵战于前。水师战于后。该逆将无所逃命。沿海州县。庶可安堵无虞。惟是逆<舟宗>遍海。此时闻我造船。势必设计阻挠。乘机抢劫。不可不豫为之防。着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各就本省情形。详加筹画。密为办理。前据奕山奏、广东曾捐造大船一只。颇能驾驶出洋。可见木料人工。随地皆有。急公好义。正不乏人。嗣后如有捐资制造战船炮位者。该督抚查明保奏。朕必照海疆捐输人员从优鼓励。惟此项船只。必难克期成造。事先务当密之又密。断不可走漏风声。致有贻误。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前经降旨着长春于古北口挑选精兵五百名。并备精良器械。听候调遣。兹据该署提督奏称、所属各营兵丁。除节经拨往天津外。现存营兵止八百余名等语。本日已降旨停其调拨。着讷尔经额于直隶山西各兵内酌量挑选五百名。俟长春来京。有旨令其赴津。即将此项兵丁交长春管带前往。所有需用器械。即着讷尔经额挑选精良。以备携带。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有人奏、破夷之法。先破其船。用巨木捆缚有力。上置引火各物。下系石块。不致漂灙。安置上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