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人(7/11)
有所忽处,或彼微意有所在处。先此六恕,而命之不从,教之不攺,然后可罪也已。故君子教人而后责人,体人而后怒人。又曰:恕心养到极处,祗看得世间人都无罪过。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非勉强于事势,则束缚于体面。善体人者,在识其难言之情,而不使其为言与事所苦,圣人所以感人,而人乐为之死也。
处世只一恕字,可谓以已及人,视人犹己矣。然有不足以尽者。天下之事,有已所不欲而人欲者,有已所欲而人不欲者,这里还须理会,有无限妙处。
人到无所顾惜时,君父之尊,不能使之严,鼎鳠之威,不能使之惧,千言万语不能使之喻,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圣人知其然,每养其体面,体其情私,而不使至于无所顾惜。
我益智,人益愚,我益巧,人益拙。惟有道者,智能谅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知人各有能不能也。
君子不受人不得已之情,不苦人不敢不从之事。
我不能宁耐事,而令事如吾意,不则烦躁;我不能涵容人,而令人如吾意,不则谴怒。如是,则终日无自在时矣。雨悔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直友难得,而吾又拒以讳过之声色。佞人不少,而吾又接以喜谀之意态,欲不日入于恶也,难矣!与禽兽奚择?与禽兽何难?此是孟子大排遣。初爱敬时,将安排这念头,再不生气。余因扩充排遣横逆之法,此外有十:一曰与小人处,进德之资也。彼侮愈甚,我忍愈坚,于我奚损哉?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曰:不遇小人,不足以验我之量。书曰:有容德乃大。三曰:彼横逆者,至于自反而忠,犹不得免,其顽悖甚矣,一与之校,必起祸端。兵法云:求而不得者,挑也,无应。四曰:始爱敬矣,又自反而仁,礼而忠,我理益直,我过益寡,其卒也,乃不忍于一逞,以掩旧善,而与彼分恶,智者不为。太史公曰:无弃前修而崇新过。五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彼固自昧其天,而责我无已,公论自明,吾亦付之不辩。古人云: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六曰:自反无阙,彼欲难盈,安心以待之,缄口以听之,彼计必穷。兵志曰:不应不动,敌将自静。七曰:可避则避之,如太王之去邠;可下则下之,如韩信之跨下。古人云:身愈绌,道愈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