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人(6/11)
得。所谓宗庙朝廷便便言者,盖道理古今之道理,政事古今之政事,务须求是乃已。我与人皆置之度外,非求伸我也,非求胜人也,何让人之有?只是平心易气,为辨家第一法。才声高色厉,便是没涵养。
朝廷法纪,做不得人情;天下名分,做不得人情;圣贤道理,做不得人情;他人事,做不得人情;我无力量,做不得人情。
姑息依恋,是处人大病痛。当义处,虽处骨肉,亦要果断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贤处世,亦离温厚不得,只恁踽踽凉凉,冷落难亲,便是世上一个碍物。即使持正守方,独立不苟,亦非用世之才,祗是一节狷介士耳。
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秉公持正而有圆动不可拘之权,可以语人品矣。
养定者,上交则恭而不迫,下交则泰而不忽。处亲则爱而不狎,处疏则真而不厌。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察言观色,度德量力。此八字处世处人,一时少不得底。无谓人唯唯,遂以为是我也;无谓人默默,遂以为服我也;无谓人煦煦,遂以为爱我也;无谓人卑卑,遂以为恭我也。
凡听言,先要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人有言不能达意者,有其状非其本心者,有其言貌诬其本心者。
君子观人,与其过察而诬人之心,宁过恕以逃人之情。王镜水曰:论人之过,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惟据其迹,不可深求其心。与此义同。
祸莫大于不体人之私,而又苦之;仇莫深于不讳人之短,而又讦之。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又当自尽。长善捄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固可使之媿也,乃使之怨;固可使之悔也,乃使之怒;固可使之感也,乃使之恨。晓人当如是。
圣人妙处在转移人不觉,贤者以下,便露圭角,动声色。伊尹看人,无一个不是可怜的;伯夷看人,无一个不是可恶的;柳下惠看人,无一个不是可与的。各有妙理。恕人有六,或识见有不到处,或彼听闻有未真处,或彼力量有不及处,或彼心事有所苦处,或彼精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