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6/16)
希腊文意即“爱智者”。————编者
152 苏格拉底把辩证法比作主要乐曲,而把前面所谈的各种学习比作前奏曲,因为它们只是学习辩证法的准备。————编者
153 这里指的是“国家”篇第七章里所讲的那个寓言中的人,他原来被拴在地洞里,只看到火光的影子,被释放以后才逐渐看到火光,最后爬出洞来才看到太阳。柏拉图用这个寓言(即所谓“洞喻”)来说明人从惑于不真实的个别事物进到认识真实的理念的过程。他把事物的世界比作地洞,把只认识事物的人比作锁在地洞里的犯人;在洞口上面有一些类乎木偶戏的表演,借洞口的火光把它们的阴影投到洞壁上,这个犯人所看到的就只是这些阴影。等到这个人被释放了之后,转过头来,才看到这些木偶,看到火光,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不过是这些东西的阴影。等到他爬出洞来之后,才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阳,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之类的东西,以及所看到的火光还不是真实的,还只是这些东西的影像、摹仿。洞外事物之于洞里阴影正好像理念之于事物一样,是更真实的,而太阳光之于感觉世界也正像善的理念之于理念世界一样,是最高的、最真实的。————编者
154 即上页注b中的寓言。————编者
155 即非人为的。————编者
156 即眼睛。————编者
157 即太阳。————编者
158 即善的理念。————编者
159 这里是把没有学过辩证法的人比作几何学上的对角线,这种人是和统治不相称的,就像对角线是一个无理量,是除不尽的一样。————编者
160 柏拉图认为对于宇宙论的看法只具有一种概然性。————编者
161 即太阳。————编者
162 这里柏拉图把对各种无神论的反驳当作序论,而把如何制定惩治这种人的法律当作主题。————编者
163 古希腊的午夜法庭是一种维持治安的机构,据说每天开庭是在黎明之前,因此得名。————编者
164 指巫师。————编者
165 格老康的父亲名叫阿里斯顿。————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