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輿地志(7/105)
平縣於涪陵鎮,改曰涪陵縣,《名勝記》:按集韻,涪漚,水泡也,水出牂牁費州。屬巴郡。唐武德元年,改州,省陵字,屬江南西道。天寶初曰涪陵郡。乾元初,複曰涪州。武德二年,析涪陵、枳二縣地置武龍縣,屬涪州。宋宣和初,改枳縣。紹興元年,複故名。熙寧二年,省元複置。明初改龍為隆,屬涪州。康熙七年省。宋仍曰涪州涪陵郡,屬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以州治,涪陵縣省入。二十一年,改屬重慶路。明屬重慶府,今因之。
銅粱縣 漢墊江縣地。西魏為石鏡縣地。唐長安四年,始置銅梁縣,《元和志》:取小銅梁山為名。屬合州,宋因之。元移縣治,劉昫曰:縣初治奴侖山。開元三年,移治武金坑。王象之曰:舊治在縣北列宿壩,後移治涪江南岸,又移於東溪壩,元時始移今治。明仍屬合州。國朝康熙元年,省入合州。六十年複置,屬重慶府。
安居鄉《方輿紀》:在銅梁縣西北七十里。本漢資中縣地。後周置柔剛縣,並置安居郡治焉。隋開皇初,郡廢,縣屬普州,十三年改曰安居縣。《方輿紀》:縣東有安居溪。大業初,屬資陽郡。唐武德二年,仍屬普州。大曆二年,改隸遂州,尋複故,宋仍之。元廢,入銅梁縣。明成化七年,析銅梁、遂寧二縣地複置,屬合州。國朝雍正六年,併入銅梁,仍存縣名,屬重慶府。乾隆四十一年,更名鄉。
大足縣 本合州巴川縣地。唐乾元元年,置大足縣,《寰宇記》:以界內大足川為名。屬昌州。大曆六年,州廢,十年移州治靜南縣。《元和志》:州為狂賊張朝等所焚,遂罷廢。大曆十年,本道使崔寧奏請複置,以鎮壓獠夷。其城南憑赤水,北倚長岩,極為險固,又雲靜南縣郭下。乾元元年,與州同治,按靜南廢縣在大足縣東南,今為舊州壩。光啟初,移州治大足縣。宋仍為昌州治,靜南省入大足三縣。元時,州縣俱廢,入合州。明洪武四年,複置,屬重慶府。國朝康熙元年,省入榮昌縣,雍正六年複置。
璧山縣 本漢江州縣地。唐至德二載析巴縣及江津、萬壽縣地置璧山縣,《元和志》:以中有一座孤山,西北險峻,東南稍平,土人號重璧山,因名。屬渝州,宋仍之。元至元二十二年省入巴縣。明成化十九年複置,屬重慶府。國朝康熙元年,省入永川縣,雍正六年複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