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輿地志(31/105)
縉雲山西接璧山界。《寰宇記》:在縣西一百三十七里,其山高聳,林木密茂,下有泉水,東西分流。《元統志》:山有九峰:朝日、香爐、獅子、聚雲、猿嘯、蓮花、寶塔、玉箋、石照,香爐、獅子峰最秀。左接魚鹿峽入涪江,右人江津縣界,華蓋峰達於岷江,橫亙二百餘里。泥封山在縉雲山上二十里,一峰特起,山巔有泉方丈,色如墨,味甘冽。白雲山在縉雲山上二里,峭削不可攀,中有軒轅洞,旱久風出,如吼必雨,土人以此卜陰晴焉。相思岩在縉雲山,娟秀奇麗,躋其巔者輒徘徊不忍去,故名。岩產紅豆樹,高數丈,實如豆,色正赤,名相思子;又產相思竹,形如桃釵:又有相思鳥,羽毛綺麗,巢竹樹間,食宿飛鳴,雌雄相應,籠其一則一隨之,豈山靈孕秀鐘此情物歟。縉雲寺《縣誌》:劉宋景平元年建。唐乾符元年賜額 “相思寺”。宋景德中敕賜 “崇教寺”。吳均《春秋》:渝州相思寺之北,石山有佛跡十三,皆長三尺許,闊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魚文,在佛堂北十余步,按寺今隸璧山。陸氏讀書岩在獅子峰。八角池在縉雲山上,池中有神龍,土人遇旱,禱雨輒應。狀元鄉碑在縉雲山下五里梁灘壩內,馮時行故里也。
待漏山縣西南三十五里,高百丈,形似象笏。華嚴洞在待漏山,洞壑幽奇,有羅漢像詩碑。華嚴寺始創無考,破山和尚說法處。
白君山縣西南五十里,高二里。《縣誌》:昔江津令白君於此學道,故名。《省志》載:入江津,誤。白君寺在山上。白君塚碑在山下,碑目考字殘缺。
仰山縣西南七十里,高三里,上有天池,水深丈余,周二百五十餘丈。
寨山縣西南九十里,高一里,周十里,有古寨。
多子山縣西南一百里,高五里,長十里,自下躡巔,峰翔岫回,幽曠與縉雲等。慈雲寺在多子山右。邑人李為棟記曰:明季僧智卓建庵堂,凡三十餘所,今僅存三甍,廊房二十餘楹。老樹千章,為名山垂蔭,勿翦勿伐,是所望於里中善士者也。
龍腦山縣西南一百里銅罐驛東,江中有石曰:“雞心”,山勢直齒,江湍若戲珠狀,群峰秀擁,雙溪映帶,一名飛龍山,宛轉巍峨。玉皇觀在龍腦山上,觀有天池,方廣二十三丈,四時不涸,又有古井,周回一丈二尺,其深莫測,為一域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