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22/26)
州》的“急鼓西津渡,残灯北固楼”等等。
最后三句“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连用三个地名,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将离情渲染得越来越浓重,构思奇妙。
〔双调〕水仙子
客乡秋夜
梧桐[1]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2],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3],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释】
[1]梧桐:夏末秋初就开始落叶的树木。
[2]“砧杵”句:化用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意。砧杵,捣衣的工具。
[3]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瞿塘峡口。
【鉴赏】这首元曲的题目《客乡秋夜》即点明中心,“客乡”指作者所处的地点,“秋夜”指作者所处时节。点明作者进入蜀地,到秋天了还未回乡之际,作者在月夜听到洗衣声,心里顿生浓浓的思乡情绪。
开头描写秋境,“梧桐一叶弄秋晴”,象征秋天的降临的意象通过梧桐来表现出来,作者用一个“弄”字修饰梧桐叶飘然离枝,未落又飞,精细地刻画出了那种依依惜别的情态,其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思。
紧接着一句“砧杵千家捣月明”,化用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乍起的秋风,引发各家为远在外乡的游子赶制寒衣,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作者构思奇妙,将秋、月、故乡、游子等意象用砧杵声串起,引起它们之间的连锁反应,唤起了人们内心对乡情的一些隐含的内容。
紧接着“关山万里增归兴”一句直接表达情感,点明关山难越,天涯游子也只是陡增归兴。中间两句“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点明蜀道难非指此白帝城,于是卧后清宵,绵长无限,此愁无法消除。
最后三句“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作者连用了三个名词词组将自己彻夜难眠的情景形象的刻画出来了。这一“寒”字和“孤”字,正是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长年在外漂泊,而今又值此客乡秋夜,梦醒后只见的一盏孤灯,闻得几声雁鸣,难怪会“断梦三更”了。全篇结构紧密,至此,将一个游子深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