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7/30)
法言说的伤心。
最后“西风穿户冷,檐马隔帘鸣。叮,疑是珮环声”为全曲的第四层。女子误把窗外的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的声音当作是心上人佩带的玉环声,以为心上人回来了。这一细节的刻画,将女子的痴情推向了高潮,揭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期盼已经到了如痴如醉、无法自拔的程度。
本曲以简练、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痴情女子的形象,细节刻画极其鲜明生动,渲染了环境氛围,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衬托人物孤寂冷清的心境。再加上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使本曲拥有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1]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2],波平消雪[3],月缺沉钩[4]。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5]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注释】
[1]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内。
[2]横眉:比喻远山的形状。
[3]消雪:比喻水波的平静、澄明。
[4]钩:形容月缺时形状。
[5]梨花白点:代指一种疏落有致,淡雅清新的神秘境界。
【鉴赏】这首元曲是一支离别之作。开篇以八句的篇幅,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描写了登多景楼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滔滔春水东流”,点明时令。多景楼靠长江,春时江水自然是视野中主要的画面。江水滔滔东流,“滔滔”二字,写出了江水奔流的气势,为浩瀚明丽的江水平添了几分灵动。
长江奔流,作者举目远眺,“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天空广阔无边,白云自在悠闲,树影婆娑,鸟儿难觅无踪,“阔”、“闲”、“渺”、“幽”四个字,刻画传神生动,写出了举目远眺的感受。这三句从近到远,从大到小,层次分明。
下面三句“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依次描写远山、平波、新月。而且三个倒装句,使“远”、“平”、“缺”这三个形容词带有了动态的韵味。这三句的描写细腻,而且构思奇巧,以“横眉”比喻远山的形状,以“消雪”比喻水波的平静、澄明,以“沉钩”形容月缺时的形状,刻画形象生动。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