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9/25)
。至是 【中统三年平李之乱后。】 ,言者或谓李之变,由诸侯权太重。天泽遂奏:「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于是史氏子侄,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同上)
征宋军分二省不便
【[至元十一年八月]】 ,丁未,史天泽言:「今大师方兴,荆湖、淮西各置行省,势位既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帝是其言,复改淮西行中书省为行枢密院。(《元史》卷八《世祖本纪》)
刘秉忠
陈时事所宜疏 【据张文谦撰《行状》,系庚戌(公元一二五○年)夏上忽必烈万言书。】
典章、礼乐、法度、三纲五常之教,备于尧、舜,三王因之,五霸败之。汉兴以来,至于五代,一千三百余年,由此道者,汉文、景、光武,唐太宗、玄宗五君,而玄宗不无疵也。然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天生成吉思皇帝,起一旅,降诸国,不数年而取天下。勤劳忧苦,遗大宝于子孙,庶传万祀,永保无疆之福。愚闻之曰「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昔武王,兄也;周公,弟也。周公思天下善事,夜以继日,每得一事,坐以待旦,以匡周室,以保周天下八百余年,周公之力也。君上,兄也;大王,弟也。思周公之故事而行之,在乎今日。千载一时,不可失也。
君之所任,在内莫大乎相,相以领百官,化万民;在外莫大乎将,将以统三军,安四域。内外相济,国之急务,必先之也。然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可及;万事之细,非一心之可察。当择开国功臣之子孙,分为京府州郡监守,督责旧官,以遵王法;仍差按察官守,治者升,否者黜。天下不劳力而定也。
天下户过百万,自忽都那演断事之后,差徭甚大,加以军马调发,使臣烦扰,官吏乞取,民不能当,是以逃窜。宜比旧减半,或三分去一,就见在之民以定差税,招逃者复业,再行定夺。官无定次,清洁者无以迁,污滥者无以降。可比附古例,定百官爵禄仪仗,使家足身贵;有犯于民,设条定罪。威福者君之权,奉命者臣之职。今百官自行威福,进退生杀惟意之从,宜从禁治。
天下之民未闻教化,见在囚人宜从赦免,明施教令,使之知畏,则犯者自少也。教令既设,则不宜繁,因大朝旧例,增益民间所宜设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