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22/25)
公]】 上章言修史事云:『自古国亡而史不亡,唐取隋史焉,宋取五代亦然。金不为辽作史,至今天下有遗恨。我国家以神武定四方,皆太祖圣武皇帝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以诏万世,切恐岁久渐至遗亡。』又举前朝名笔数人,于是上特降是诏焉。」】
史在。我国家以威武定四方,天戈所临,罔不臣属,皆太祖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窃恐岁久渐至遗忘。金实录尚存,善政颇多;辽史散逸,尤为未备。宁可亡人之国,不可亡人之史,若史馆不立,后世亦不知有今日。」上甚重其言,命修国史,附修辽、金二史。(《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内翰王文康公》引徐世隆撰墓碑)
又言:「唐太宗始定天下,置弘文馆学士十八人;宋太宗承太祖开创之后,设内外学士院。史册烂然,号称文治。堂堂国朝,岂无英才如唐、宋者乎!」皆从之。始立翰林学士院,鹗遂荐李冶、李昶、王盘、徐世隆、高鸣为学士。(《元史》卷一百六十《王鹗传》)
请立提举学校官
公又言:「学校久废,无以作成人材。宜选博学洽闻之士提举各路学校,严加训诲,以备他日选用。」上可其奏,为立十路提举学校官。(《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内翰王文康公》引徐世隆撰墓碑)
李昶
治国用兵之要
己未,上将伐宋,次濮阳,召公问治国用兵之要。治国则以用人、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上嘉纳之。(《元名臣事略》卷十二《尚书李公》引李谦撰墓碑)
贺平内难表
中统二年春,内难平,昶上表贺,因进讽谏曰:「患难所以存儆戒 【李谦撰《墓碑》作「患难之作,上天所以存警戒」。】 ,祸乱将以开圣明。伏愿日新其德,虽休勿休,战胜不矜,功成不有,和辑宗亲,抚绥将士,增修庶政,选用百官,俭以足用,宽以养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恒以北征宵旰之勤,永为南面逸豫之戒。」世祖称善久之。(《元史》卷一百六十《李昶传》)
徐世隆
议不嗜杀
上在潜邸,独喜儒士,……壬子岁,自漠北遣使来征公,见于日月山之帐殿。上方治兵征云南,因问:「此行何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