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芦沟桥樵夫叹歧路 金坛县秀子闹黉宫(4/8)
皇嗣。即向来辅立东宫之意,亦不能表白于当世。是始以一误,而终以再误也,断乎不可。」杨禅师曰:「周年兄高见极是。既负济世之才,何乃守硜硜之信,而自委身于沟壑,忍使祖宗之疆土渐失,而士民之涂炭日增也!若留此身以待大用,则管夷吾之功业,行将再见于江左。不惟可以雪国家之耻,抑且可以建百世之功。即十七载在天之灵可慰,亿万众勤王之忾可畅也。即有旁观媢嫉之辈,谁淂摇唇鼓舌而议其后哉?」三人遂决意南归。晚借宿于乡村,众皆闷闷不乐,忽闻歌声渐近,静而听之,唱的是:
何须虑,不用焦,人世上贫多荣贵少。
大丈夫当异国封侯,肯殉着故君空老。
毕竟事旧事新一般道,人生几个忠和孝。
何必道亲在江南,身归顺朝。
三人听唱完,俱暗暗自愧。家人来告曰:「那唱曲的不知是甚么人,把曲子改了字眼,却在此奚落我们,殊为可恨!」周锺只做不知,禅师曰:「我们出外的人,到此地步,怎么还与别人认真?他自唱曲,你管他闲事做甚么。」家人怏怏而退。
次日,传闻德州谢阁老擒斩过往伪官,俱不敢从大路迳走,乃更敝衣,抄小路而行。至三丫路口,皆不识路径,见一樵夫手持匾担,腰插板斧,立于山脚下。家人向樵夫问路,樵夫曰:「你们是何处人,那里来的?」家人见是乡愚,就扯架子,做声势告曰:「我们是金坛人,众位老爷都是新翰林,从京中下来的。」樵夫闻言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回身就走。众人上前问曰:「借问那条路是往山东去的?」樵夫答曰:「千错万错,只为一错。你们起先走的路径,总是差淂多了,如今又要归到正经路上去,却也烦难。」众皆递相怨悔。樵夫曰:「当初主意既差,失足至此,怨悔也是无用。」家人对众曰:「此人言语跷蹊,恐怕不是好人。」樵夫曰:「要我说好话,就奉承几句何难。但道傍言语,不足取信于人,亦不能保你们前程太平也。」手指曰:「可从那条小路,转过山后就是了。」众皆抬头看路,樵夫已冉冉入山去矣。名夏悟曰:「此人非仙非俗,殆山野之隐君子,丈人沮溺之流也。」众亦不胜叹息。名夏遂别了众人,趱程先归。
先是,闯贼在京选授伪官,江南传说不一,有言项煜有门生黎志升为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