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8/33)
施。见他修施时。而生随喜心。随喜之福报。与施等无异。
(对字函第十一卷)。
智度论云。有人行施。菩萨但以随喜心过于求二乘人上。何况自行。问曰。菩萨云何以随喜心。过二乘人以财施上。答曰。二乘行是布施。菩萨见之一心随喜。赞言善哉。以此随喜福德回向菩提。为度一切众生故。得无量佛法故。以二种功德过求二乘人所行布施上。
复次。二乘勤作功德疲劳。菩萨默然随喜。以智福力。过于其上。譬如工匠。但以智心指授而去。执斤斧者。疲苦终日。计工受赏。匠者三倍。又如征伐。斗者致死。主将受功。问曰。若随喜心胜于布施持戒者。何以但说菩萨随喜胜。答曰。凡夫人烦恼覆心。吾我未断着世间乐。云何能胜二乘。(建字函第八卷)。
般若经云。弥勒问善现言。菩萨若念诸佛。及弟子众。所有功德。并人天等。所种善根。如是合集。现前发起随喜之心。比余善根为最为胜。复以如是随喜善根。与诸有情。同共回向菩提。是菩萨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善现答言。若菩萨于所念佛。及弟子众。所有功德。不起佛及弟子功德之想。于人天等。所种善根。不起人天等想。于所发起随喜回向菩提之心。亦复不起回向之想。是菩萨所起随喜无想等颠倒。若以如是随喜心。念一切佛等功德。正知此心尽灭离变。非能随喜。正知彼法。其性亦然。非所随喜。又正了达能回向心。法性亦尔。非能回向。及正了达所回向法。其性亦尔。非所回向。若有能依如是随喜回向。是正非邪。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皆空。空中都无能所随喜回向法故。复次若于其中。起有所得。取相分别随喜回向。譬如美食。而杂毒药。虽初适意。而后受苦。应作是念。如诸如来以无上智达诸功德。如是体如是相。如是法而可随喜。我亦如是随喜回向。不杂众毒。终至甘露菩提。(寒字函第十卷)。
罄将我己一毫利 普及冤亲一切人
华严经云。菩萨行六波罗蜜时。愿普饶益一切众生。皆使清净。至于究竟永离苦趣。如是回向。于非亲友与亲友等。何以故。菩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慈眼视之。终无恚怒。譬如大海。一切众毒。不能变坏。菩萨不但为一众生。一佛一法故。起愿回向。普为救护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