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14/34)
释白目连曰。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妓乐。染欲情深。虽复命重。不能自割。故不肯来。况作天主。种种宫观。无数天女。百千妓乐。视东忘西。虽知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而以染乐缠缚。不得自在。虽知三涂苦报。无缘得戒。人中唯三天下得戒。北郁单越。以福报障。并愚痴故不得戒法。(书字函第四卷)。
戒不可得安可着 人既无犯亦无持
智度论云。戒。持戒。破戒。三事不可得。是名智慧。人有三种。下人破戒。中人着戒。上人不着戒。是菩萨思惟。若憎戒。及破戒者。爱戒及持戒者。而生爱恚。则还受罪业因缘。譬如象浴已。还以土坌。是故不应生憎爱。复次一切法。皆属因缘。无自在者。诸善法皆因恶生。若因恶生。云何可着。恶是善因。云何可憎。如是思惟。直入诸法实相观。持戒。破戒。皆从因缘生。从因缘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毕竟空故不着。是名般若波罗蜜。
既无生死之可免 安有佛戒之可持
传灯云。药师问高沙弥。什么处去。云。江陵府受戒法。药云。受戒图个什么。师云。免生死。药云。有一人不受戒。亦无生死可免。汝还知不。师云。与么则佛戒何用也。药咄云。这饶舌沙弥。犹挂唇齿在。师因契本心更不受戒。(缨字函第四卷)。
忍辱品
歌利无端挥尺剑 仙人修忍自忘瞋
法苑云。贤劫中。有王名歌利。与内宫眷。林间娱乐。王倦少憩。诸女因寻花果。遥见忍辱仙人在彼林中。端然静坐。便驰趣之。皆集其所顶礼。而仙人即为说欲之过。所谓诸欲。皆是不净臭秽之法。是可厌患。谁有智者。当习近之。诸姊皆应厌离。王从睡觉。不见诸女。仗剑求觅。见彼围绕仙人而坐。王大瞋怒问之。谁耶。何诱诸女。答曰。我是仙人。修忍辱道。王念。此人。见我瞋故。便言修于忍辱。我今试之。汝得非非想处定耶。答言。不得。次第责问。汝得初静虑耶。答言。不得。王语。汝是未离欲人。何观诸女。复言。我是修忍辱人。王令可伸一臂。试能忍不。仙人便伸。以剑斩之。再问。何人。答言。我是修忍辱人。复令更伸一臂斩之。王如前问。仙如前答。如是斩两足。及两耳鼻。王心既止。仙人告言。王今何故自生疲厌。假使断我一切身分。犹如芥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