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上(18/35)
草鞋踏破犹为易。出他问处最为难。最为难。那边风景者边看。拟着银山照胆寒。
举大茅上堂云。欲识诸佛心。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欲识常住不凋底性。但向万物迁改处会取。僧问如何是大茅境。茅云。不露锋。僧云。为甚么不露锋。茅云。无当者。僧无语。茅云。见不尽。语不晓。解不尽。答不通。良久云。是见解么。若道得一句。老僧即甘。若道不得。有通方句在。僧拟进语。茅打一棒。便归方丈。
佛鉴拈云。大茅分明撒下明珠。这僧却向水池内。拾瓦砾。为甚如此。乃竖起拂子。只为不识这个。若这里识得。瓦砾便是明珠。若也不识。明珠及成瓦砾。且道。老僧恁么道。是明珠是瓦砾。试拣别看。
正觉云。真金百炼。转见精明。这僧要死灰里试验。还会他通方底句么。棒头有眼明如日。
佛海云。茅香皂角般般有。只么将来亚与人。
举奯上座参德山。山才见。便抽坐具。奯云。这个且致。忽遇心境一如底人来。共他说个什么。即得不被诸方检责。山云。犹较昔日三步在。别作个主人公来。奯便喝。山不语。奯云。塞却这老汉咽喉也。僧后举似沩山。山云。奯公虽得便宜。争奈掩耳偷铃。
佛鉴拈云。奯公一喝。宾主历然。德山无言。语徧天下。沩山老子雪上加霜。子细点检将来。总不可放过。乃掷下拄杖。下座。
正觉云。德山塞却咽喉。竹密不妨流水过。沩山云。奯公掩耳偷铃。山高不碍白云飞。佛鉴总不放过。争奈鹞子过新罗。山僧与么批判。也是界破青山色。
佛海云。奯公能据虎头。亦能收虎尾。却不能照顾陷虎之机。当时见他德山无语。只向道。犹较昔日三步。管取塞断沩山咽喉。
举奯上座参百丈。吃茶了。丈云。有事。相借问。得么。奯云。幸自非言。何须札窒。丈云。与么则许借问去也。奯云。更请一瓯茶。丈云。收得安南。又忧塞北。奯拨开胸云。与么与么。丈云。要且难构。要且难构。奯云。知即得知即得。有僧举似仰山。山云。若人识此二人落处。不妨奇特。若辨不得。大似日中迷路。
佛鉴拈云。百丈独坐大雄峰顶。咳唾风生。四方禅者。望崕而退。因什么奯上座到来。直得弓折箭尽正觉云。有事。相借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