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并序)(2/25)
题圆顿,义乃通途。以一二三四五,乃至无量,皆圆顿故。不如摩诃,直显三法,是故改也。所言义例者,义之一字,不可轻释。包五略,含十广,妙解妙行,自行因果,化他能所,乃至同归三德密藏,方尽义之一字也。纂者但云义者止观,所以其言落漠,全无所归。应知荆溪尊者,欲明此义,乃作七科例之。俾今行者,达五略十广,乃至旨归,以成妙行。由兹成佛,岂轻易而言哉。所言例者,此乃法春秋左传之谓也。传有总例、大例、凡例等。斯文七例,即大例也。梁肃统例,即总例也。斯文之下,凡例甚多。如云凡列章门,有对自开合,有对他开合等。例者,类例也。此以一部,总为七例。总中之别,例亦多矣。是故解释此题,不可率尔也。
天台沙门湛然述
释曰:天台,山名也,乃行道着述之所也。或称毗陵,维桑之地也。沙门翻勤息,湛然尊者名也。述谓撰述。皆如常说,不复委释。
第一、所传部别例。第二、所依正教例。第三、文义消释例。第四、大章总别例。第五、心境释疑例。第六、解行相资例。第七、喻疑显正例。
释曰:此之七例,通而言之,篇篇莫不皆为破迷情,显正理,成妙解,立妙行。别而言之,各有所主,故云所传部别。乃至喻疑显正,入文自见矣。
○第一所传部别例者
释曰:此标章也。言所传者,师资相承,非任臆说,故云所传。今文乃指天台大师传於南岳三种止观中圆顿之一以为所传,非渐不定,故云部别。
总指一部,以为圆顿佛乘正行之大体也。
释曰:荆溪之意,恐读文者以见部中有渐不定圆顿之说,谓有异途,是故特云总指一部,以为圆顿佛乘正行之大体也。圆顿佛乘者,法华开显三千实相也。以此为行,方为正行。未开显前,偏小诸行,皆邪行也。言大体者,如人一身,虽有手足支分,身为大体,故以圆顿而为大体,余二支分耳。纂者以大纲释大体,於义疎也。
大意文初,虽有数处三止观结,但泛尔借名结义,非为即为三种行相。
释曰:此释疑也。恐人疑曰:若此一部,唯是圆顿佛乘正行者,下文何故而有三种止观邪?是故释云:大意章初发大心文等,虽有数处三止观结,但是泛尔。借三止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