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2/11)
后。乡关信不通。回途能复妙。孤鹤出银笼。更有一偈。举似诸公。香随金锡覆高阳。谁谓还乡道不香。但自一心空十恶。不烦神足上天堂。
天中节。岩边陈如璋居士偕众姓请上堂。若论此事。譬如久客还故乡一般。即此五谷岩乃山僧读书之所。天历台是山僧幻影投胎之地。岩边埂头。前坪栗坪。乃山僧世代之亲邻。然离乡既久。乡间景况乃至亲戚老少姓名尽情忘了。今虽归家。旧时亲友皆不能认。旧时地名皆不能记。必求常在家中之人一一指点。某处为前坪。某处为栗坪。某处为岩边。某处为埂头。某处为天历台。某处为五谷岩。某为叔侄。某为兄弟。心中一一领略分明。然后应酬交接。秋毫不紊。我辈学道亦然。从无始劫来。迷却本有佛性之家。向外狂走。家中佛法尽情都忘。轮回于四生六趣既久。必须求大善知识开示指点。始知回头。故达摩祖师云。一念回机。还同本得。然回机之后。更须微细操履。始能及尽玄微。深明差别。所以道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现前列位乡亲。暮夜负米设供请法。即此一念便是涅槃心。若能永断诸恶。常修众善。一旦瞥然开悟。如山僧还故乡一回。则一切佛法本来现成。所以高峰道。祇是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大众且道。还乡后如何行履。拈拂子云。惯使艾人驱魅鬼。频拈蒲剑斩邪神。更有一偈。举似大众。我是昔人非昔人。 毵敝衲不沾尘。一回曳杖还乡党。无数乡亲是法亲。
上和文学张玄隐瞻百等迎至普济岩。请上堂。三十年前到上和。重重楼阁碧嵯峨。而今再拥篮舆至。极目凄清感慨多。大众。万事无常。犹如飞埃过目。有成必坏。还同兔角龟毛。所以经中道。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大众且道。妄作么生灭。莫是持经持咒。礼佛念佛么。且喜没交涉。莫是摈除声色。屏绝见闻么。且喜没交涉。莫是闭眉闭眼。澄心静坐么。且喜没交涉。莫是万缘休歇。一切不为么。且喜没交涉。所以张拙秀才道。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既不许趣真。复不得断妄。毕竟如何得与真相应去。竖拂云。见么。若向者里觑得透。则川流岳峙。华笑鸟啼。法法纯真。尘尘显露。所以道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浑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是知了即圣贤。不了即凡夫。当其未了之时。祇向兔角龟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