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品 无量分别(5/8)
时,所有之慈、慈性、现前慈性、慈心解脱,是言为“慈”。余之诸法是与慈相应。
此中,如何为“悲”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此中,如何为“悲”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二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此中,如何为“悲”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之故……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三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以无寻唯伺而由离生喜乐者,悲俱行具足第二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之故……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三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之故……乃至……悲俱行具足第四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悲、悲性、现前悲性、悲心解脱,是言为“悲”。余之诸法是与悲相应。
此中,如何为“喜”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喜俱行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喜、喜性、现前喜性、喜心解脱,是言为“喜”。余之诸法是与喜相应。
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第二禅定……乃至……第三禅定……第一禅……喜俱行具足第四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喜、喜性、现前喜性、喜心解脱,是言为“喜”。余之诸法是与喜相应。
此中,如何为“舍”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色生之道,断乐……乃至……舍俱行具足第四禅定而住;其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