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品 禅定分别(4/18)
之住、持、给养、梵行随取食而食。如斯而“我打破旧受,我不令生新受。依我而生活之持续、无过与快乐。”此中,于所有之啖食知足、知量、省察,是言“于啖食之知量”。此知量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于啖食而知量”。
又如何有比丘,“于前夜后夜而随警觉随顺”耶?于世有比丘,于昼经行,坐而由障盖之法令心澄净。于夜之初更经行,坐而由障盖之法令心澄净。于夜之中更向右卧如狮子,重足而念正知,作意起立之想;于夜之后更再起床经行,坐而由障盖之法令心澄净。如是比丘“于前夜后夜而随警觉随顺”。
“常作”者,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总慧”者,是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
“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者,此中,如何是“菩提分法”耶?乃七觉支,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言“菩提分法”。如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菩提分法,依是言“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
又如何比丘有“于前进、后退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前观、左右观而有正知之所作,于背屈、前伸而有正知之所作,于持袈裟、钵、衣而有正知之所作,于食、饮、嚼食、味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大小便利而有正知之所作,于行、住、坐、眠、觉醒、话、默而有正知之所作”耶?于世有比丘,以念正知而前进、后退,以念正知而前观、左右观,以念正知而背屈、前伸,持袈裟、钵、衣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食、饮、嚼食、味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大小便利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行、住、坐、眠、觉醒、话、默而有念正知之作。
“念”者,此中,如何为念耶?是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性、不失性、不遗性、不失念性、念之念根、念力、正念,是言为“念”。
“正知”者,此中,如何为正知耶?是所有之慧、知、简择、极简择、择法、等了、近了、近对了、贤能、善巧、能察、观相、思考、近解、总睿、遍导者、观察、正知、锥慧、慧根、慧力、慧刀、慧净色、慧明净、慧光显、慧光明、慧珠宝、无痴、择法、正见,是言“正知”。
如斯,此之念、正知者之得达……乃至……成就。如是,比丘是“以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