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19/33)
分
佛述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食残食之男,狮子是舍利弗,虎是目犍连,而对事体经过目睹者森林中栖住之神即是我。”
三六二 验德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以德试验之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据传王云:“此[婆罗门]为德具备之人。”而比对其他之婆罗门更加另眼看待。彼自思:“王以我为≈lso;具德者’,比对其他之人特别看待,又以我为≈lso;过目不忘多闻者’,学问品行皆甚伟大,我今将加以试验。”一日彼由知藏官(库官)室盗取金货,知藏官对彼表示敬意,而无任何之言,然彼于第三次时,则以彼为盗贼于饭时加以逮捕,引至王前。王问:“此何为者?”官云:“彼盗王之宝。”王问:“婆罗门!此真实耶?”答曰:“大王!予非盗王之宝,予因对学问与品行何者伟大,发生疑问,思欲探究其中之理,三度窃取金货,而被此人所缚,伴来王之眼前。予至今始知品行较学问尤为重大,予已无为家族生活之必要,予请求出家。”彼被许可出家,自己宅门不曾一顾,往祇园精舍向佛发愿出家。佛许彼出家受戒,彼于受戒后不久,达内观之结果入最上果(阿罗汉果)。
于法堂之中,开始论议:“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婆罗门,为试自身之品行,出家修行内观,达阿罗汉果。”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不只此人,前生亦有贤人等试品行而出家,为自身等得安住之处。”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婆罗门家。达成年后,于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艺,往波罗奈谒见国王,王与彼司祭之地位。彼守五种戒法,王以彼为正直之人,持有敬意,彼思:“究竟王对予之德行持有敬意,或认予具有闻而不忘之才?”一切与如上所说之故事相同。然于此处婆罗门云:“今予知品行较学问尤为重大。”而唱次之五偈:
一
戒胜抑学胜 吾先怀疑惑
今知戒胜学 吾已无疑惑
二
生空族亦空 戒为最上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