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七(10/14)
私谓二乘非不破法菩萨非无有我一往分配斯亦可然原夫阿难目观胜相心生爱乐于是发心愿舍生死中间所破若心若见莫不为除心目之妄也须知此妄正是阿难所执之我我以主宰为义即属见惑人执之相虽云初果断见但是通惑已尽别惑未亡故前之所破皆是迷如来藏无始无明必不可以凡夫见惑为类人执既尔法执例然若于浮尘诸幻化相了如来藏此如来藏亦是法相苟有所执岂曰真常故下文云住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分别性相略如初卷)。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诸法名数不能尽言但举三科自摄一切故云乃至三科者谓蕴处界今于处中别出六根故有六入此之三科乃是世间虚妄分别幻因缘合假名为生幻因缘离假名为灭实无有体可生可灭○解孤山曰诸经皆列三科谓阴处界三对愚根乐各有三故而今有四更加六入只是破十二处中内六处耳随机增减何必定三此并色心开合之殊广上浮尘诸幻化相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殊不知者斥其异乎能知也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非三世法故无去来生灭去来既不可得如来藏性元自当住本不曾动○周遍圆寂众生迷倒为物所转殊不觉知是迷圆实也○解此明九界即见佛界迷故不知一一界中咸具阴等而此妄相即是真理故无生灭去来等相如来果称果有三身而因理含摄名之为藏非去来今故常住即寂而照故妙明即照而寂故不动三一互摄故周圆体非妄伪故真如随缘不变故名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了毕竟也迷悟生佛也亦真妄也生佛真妄去来生死一切对待情谓故有一真如性尚无此名况有诸法对待相即情忘体现毕竟无得○解此明佛界圆理无二边相也私谓去来是业迷悟是惑生死是苦言住真常中无三道流转也问既称为悟复何名惑答因中所悟带无明故如前文云觉见即眚岂非惑乎)。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梵云塞健陀此云蕴古翻为阴蕴是积聚阴是盖覆积聚有为盖覆真性此阴有五摄有为尽前文总标乃至五阴等皆如来藏今此别徴逐科推捡令知虚妄本非因缘及自然有元是藏体妙真如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