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辣而又激进的策略(2/3)
不违规,政府不能强迫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必须迁回学籍,但是干部群体不一样,他们有义务和政府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
实在不行,让组织部和纪检委介入。
谁不配合政府的决策,干部调整的时候不纳入考核范围。
谁不配合政府的决策,说明思想性不够,思想出了问题,那么其他方面有没有问题呢?比如经济方面,纪委完全有理由调查一番。
听起来很简单,但对于何志明来说,确实非常难以抉择。
不改变,高考就难以有根本性的起色,自己这个教育局长很有可能被拿下。
一旦实施这个措施,就得罪了大半个县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别说何志明一个局长了,就算是县委书记杨元成或者县长徐建飞,都不敢轻易拍板决定。
见何志明犹豫不决,苏见信轻声劝道:“何局长,短时间内会得罪人,但从长远来看,住的地方距离校区越近,收益越大。”
这个道理何志明何尝不明白,他担心的是,外面的第一波攻击就能把他碾碎。常务副县长、副书记、宣传部长、纪委书记等县委领导的孩子,如今就在陈州市区读高中,逼着他们家的孩子回翰林一高读书,何志明想想就觉得脊背后面嗖嗖冒凉气。
可能是酒意涌了上来,何志明觉得嗓子有些发涩,灌了一口茶,叹息道:“小苏啊,老哥不瞒你说,翰林是我的老家,只要能把翰林的教育搞上去,我不怕丢官,只是担心,整改报告根本批不下来。
咱们刚把报告递上去,还没上常委会研究,我就被拿下了。咱们县常务副县长、副书记、宣传部长和纪委书记的孩子,可都在陈州市区读高中啊!斟酌再三,还是尽力把励志班搞好,为翰林县的教育守住元气,慢慢来吧。”
慢慢来?苏见信心想,自己今年都二十七岁了,别说副科了,连个股级都不是,照这么下去,猴年马月才能杀回省城呢?
此时,苏见信顾不上隐藏真正的实力,使劲嚼着嘴里的花生,对何志明说道:“局长,你看这样行吗?从明天开始,严查学籍在本县,却借读在外地的学生,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这些人关系没那么硬,否则,直接就把学籍一起转走了。
还有,发出内部的倡议书,鼓励教育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