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鱼丸野菜汤(1/4)
古代的时候麻是苗族衣饰的主要原材料,苗族人自己种麻自己织布,自己点蜡,自己染煮,缝制成漂亮的麻布百褶裙。或者其他的衣物。江平振见过三种麻,大麻,苎麻和黄麻。
黄麻最臭,沤麻坑简直是生化武器。不过,那时有麻纺厂,黄麻要制作麻袋,即使臭也得忍。眼前这些麻线是之前寨里沤好的麻被扛回来保存着。
不过因为某些问题没办法马上织成布。茶摊的收入,解放了部分人力,所以在江平振的建议下,发展织布产业。
麻布制作工序是收麻,把收回的麻杆通风两天半干湿就扒皮,拔下来的麻皮手动接麻,绕成麻团后用纺麻机回麻,接着煮麻,生麻熟了以后就织麻布。
麻线容易打结,江平振按着记忆里,寨里人会用两根长竹竿交叉成十字。然后固定,之后用皮带传送,脚踩踏板,边踩边转动。
可惜当时没细看具体的工作原理。
他心理很失落:如今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悲愤之情,早点告诉我有这穿越的事,我就把火药肥皂水泥玻璃这些关键技术背下来。
也不至于到现在织布都玩不转。
好在没有先进技术扶持,还能靠老办法,江家女眷参与进来,她们帮大家忙整理好麻线,就开始织布,染布的工作。
苗人对麻布具有很深的感情。
不仅如此,苗族还赋予麻及麻布制品予多种文化内涵,形成了苗族独有的麻文化传统。
所以织麻布在他们的心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是他们这时还不会刺绣。所以麻布染色后要装饰,就习惯蜡染。
而江家人的长项来了,她们在没有钱买多彩的丝线,没有丝线就把麻线染色了,绣制花纹也很不错。
“幸好奶奶做糯米饭的时候要我帮忙,要不然找染料都找不到。”
江家的妇女们咣咣一顿造,样式还怪好看得咧。
“这纹样真的好看,你们的手真巧。”
“要是能换多点钱,那就好了。”
“是啊,那么好看的绣品,可惜了。”
大鱼笼被他们收回来了。
“有鱼吃啦!”孩子们看到竹筐里的鱼,高兴得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