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打水漂(2/3)
无奈。
有时候,一场小小的争执会迅速升级为激烈的争吵,双方互不相让,用难听的话语互相攻击。
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无法用理智和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最简单却最伤人的方式。
在争执中,双方都是骂对方、骂对方的母亲、骂对方的另一半、骂对方的孩子,甚至骂对方其他的家人,他们把能想到的极其恶毒的词语都挖空心思地用上,用来攻击对方,这样粗俗的骂人方式,瞬间就能将人激怒。
俺娘这样骂我,跟她常年生活在村里耳濡目染,加上她只上过两年小学,这些都导致了她骂起人来,用词极其龌龊。她不光是骂我们这样,骂俺爹时也是这样,甚至骂我奶奶的时候,也会这样,当然,和其他人产生冲突的时候,这些骂人的话她也是脱口而出。
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文化氛围的缺失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因素,都对村民的语言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的语言环境,导致了村民们没有学会用更加文明和理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娘,我不是故意的,我打水漂呢。太晚了,该回家了!”我自知理亏,灰溜溜地朝外跑了几步,看俺娘并没有追过来,大声朝她喊。
农村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河边打水漂。
农村的孩子不花钱就可以玩的项目,其中一个就是打水漂。
农村的孩子们总是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好奇心。经常会纷纷来到河边,准备一展身手,玩起打水漂的游戏。
90年代时,我们村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孩子们兴奋地挑选着扁平的石头,大家聚集在一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有的孩子蹲着身子,将石头用力甩出,石头在水面上跳跃着,溅起一朵朵水花;有的孩子则尝试着不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力求打出更多的水漂。每一次成功的跳跃都引来一阵欢呼和赞叹。
大家纷纷使出大招,比谁能打的水漂次数最多和最远。
水面上的水漂如同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奏响了孩子们快乐的乐章。大家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刻的欢乐,忘却了一切烦恼。河边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孩子们的笑声、呼喊声和河水的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