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挣工分的日子(2/3)
自的底分。
普通的一个男劳力按照10分的底分来计算,早上干一早上活就能记2分,上午干一上午活可以记4分,下午又干一下午活能记4分。
妇女干活力气一般不如男的,所以在底分上也没有男的高。
妇女劳力只有8分到9分的底分,半大劳力就只有5分的底分,根据年龄和力气以及做出的贡献不同,底分也有差别。
每个人的底分,需要生产队来研究后定出来。
每个人的工分有专门的人拿着专门的本子做记录,记录的人叫记工员。
在七十年代挣工分的时期,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劳动力的贡献。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里有儿子的家庭往往能挣得更多的工分,这让那些只有女儿的家庭感到焦虑和着急。
在田间地头,儿子们身强力壮,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重体力劳动,如耕地、拉车等,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工分。而女儿们则受到体力和传统性别限制的影响,所能从事的工作相对较少,工分收入也相对较低。
家里有女儿的父母们看着那些儿子多的家庭的收入逐渐超过自己,心中不禁焦急起来。他们担心女儿们的未来,担心家庭的经济状况。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让女儿们也能为家庭挣得更多的工分。
一些家庭会鼓励女儿们学习一些手艺,如编织、刺绣等,以便在农闲时能够通过手工劳动赚取额外的收入。还有一些家庭会让女儿们参加农村合作社的其他工作,如养殖、种植等,以增加工分的来源。
然而,尽管女儿们努力工作,但由于社会和体制的限制,她们始终难以挣得与儿子们相同的工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女儿们感到无奈和不满,但她们也不能放弃。
因为姥姥家没有儿子,俺娘没有哥哥没有弟弟,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里没有儿子的弊端一下子就暴露无遗了。
那些家庭中儿子多的,常常因此很骄傲,他们起步点就比姥姥家这样的家庭就高,日积月累,长年累月下来,两种不同的家庭,收入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姥姥和姥爷非常焦虑,因为全村只有他们家里没有儿子,全村人都在看他家的笑话。
这个时候,姥姥无奈之下,逼着当时2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